电火花加工止步
加工表面有变质层甚至微裂纹。由于电火花加工时在加工表面产生瞬时的高热量,因此会产生热应力变形,从而造成加工零件表面产生变质层。
小角部半径的限制。通常情况下,电火花加工得到的小角部半径略大于加工放电间隙,一般为0.02~0.03mm,若电极有损耗或采用平动头加工,角部半径还要增大,而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完全直角。
以上内容由中创欣星为您提供,
微电火花加工价格
电火花加工止步
加工表面有变质层甚至微裂纹。由于电火花加工时在加工表面产生瞬时的高热量,因此会产生热应力变形,从而造成加工零件表面产生变质层。
小角部半径的限制。通常情况下,电火花加工得到的小角部半径略大于加工放电间隙,一般为0.02~0.03mm,若电极有损耗或采用平动头加工,角部半径还要增大,而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完全直角。
以上内容由中创欣星为您提供,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能有所帮助!
加工效率太低
本信息由中创欣星为您提供,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服务信息,欢迎拨打图片上的热线电话!!!
放电、抬刀组合不合理-----根据加工状态,调整抬刀高度、放电时间与之匹配。
优化参数-----减少脉冲间隙P,加大伺服基准COMP。
改进工艺-----使用石墨电极,大幅度提升整体生产效率。
以上内容由中创欣星为您提供,今天我们分享的是电火花加工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能有所帮助!
电火花加工
电火花加工是指在一定的介质中,通过工具电极和工件电极之间的脉冲放电的电蚀作用,对工件进行加工的方法。电火花加工是20世纪40年始研究并逐步应用于生产的一种利用电、热能进行加工的方法。
电火花加工中的电蚀现象早在19世纪末就被人们发现,如插头、开关启闭时产生的电火花对接触表面会产生损害。20世纪早期苏联的拉扎林科在研究开关触点遭受火花放电腐蚀损坏的现象和原因时,发现电火花的瞬时高温会使局部金属熔化、气化而被蚀除掉,从而开创和发明了电火花加工方法,并于1943年利用电蚀原理研制出世界上台实用化的电火花加工-装置,才真正将电蚀现象运用到实际生产加工中。如此周而复始高频率地循环下去,工具电极不断地向工件进给,它的形状终就在工件上,形成所需要的加工表面。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研究电火花设备,并于60年代初研制出台靠模仿形电火花线切割机床。
中创欣星做电火花加工,如需了解更多详情,欢迎与我们交流!
电火花加工的发展过程
1943年,苏联学者拉扎连科夫妇研究发明电火花加工,之后随着脉冲电源和控制系统的改进,而迅速发展起来。使用的脉冲电源是简单的电阻-电容回路。50年代初,改进为电阻-电感-电容等回路。同时,还采用脉冲发电机之类的所谓长脉冲电源,使蚀除效率提高,工具电极相对损耗降低。 又出现了大功率电子管、闸流管等高频脉冲电源,使在同样表面粗糙度条件下的生产率得以提高。60年代中期,出现了晶体管和可控硅脉冲电源,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了工具电极损耗,扩大了粗精加工的可调范围。电火花机粗加工一般采用长放电脉波和大电流放电,加工速度快电极损耗小。 到70年代,出现了高低压复合脉冲、多回路脉冲、等幅脉冲和可调波形脉冲等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