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V物理与无机化学系的物理学家Vladimir Baulin,与德国萨尔大学的Jean-Baptiste Fleury合作,在近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微塑料可以通过附着和收紧脂质膜来机械地破坏脂质膜的稳定性。该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研究结果表明,微塑料拉伸了人体红细胞的细胞膜,大大降低了它们的机械稳定性,这可能会影响它们的正常功能,并改变它们运输氧气的能力。通过
购物袋改性料公司
URV物理与无机化学系的物理学家Vladimir Baulin,与德国萨尔大学的Jean-Baptiste Fleury合作,在近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微塑料可以通过附着和收紧脂质膜来机械地破坏脂质膜的稳定性。该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研究结果表明,微塑料拉伸了人体红细胞的细胞膜,大大降低了它们的机械稳定性,这可能会影响它们的正常功能,并改变它们运输氧气的能力。通过对理论模型的实验测试,可以得出关于这一机制的普遍有效性的结论,这一结论可以转移到大量的人体细胞或中。
细胞膜被认为具有与液体相似的性质。众所周知,对液体的任何机械作用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我们观察到人造细胞和红细胞的膜在微塑料存在的情况下伸展,”他继续说。据研究人员称,人类红细胞的细胞膜显然会自发变形,这就解释了这些微塑料对细胞膜的巨大影响。

完全生物降解袋亦能够为厨余垃圾等有机垃圾提供巨大的便捷性,并且没有其他功能性上更合适的替代产品。根据欧洲情况对标和分析,仅北上广深四大城市,垃圾分类将为完全降解袋产生10-30万吨级的潜在市场规模。塑料包装及一次性餐具市场体量巨大,2018年的快递业务量逾500亿件,产生塑料快递袋约245亿个,塑料编织袋约53亿条,产生塑料垃圾约80万吨;2018年我国外卖订单量超过110亿单,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约176万吨,未来有望逐步被环保降解材料替代。

今年1月1日起,上海开始推行“限塑令”,很多地方不再提供塑料袋、塑料餐具等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制品,这无疑是一件有利于环境的大好事。不过,现在仍有一些商家外卖使用普通塑料袋,而且网上销售的可降解塑料袋,说法也是五花八门,比如生物可降解、氧化降解、光降解、添加啃塑剂等等。日常生活中,消费者该如何辨识和挑选真正的可降解塑料制品呢?此外,即便是可降解塑料,在丢弃时应该将它们扔进哪一类垃圾桶?究竟是“干垃圾”还是“湿垃圾”?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