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驱动器与变频器在性能及应用方面的主要区别
伺服驱动器与变频器在性能及应用方面主要区别如下:
控制精度不同
交流伺服电机的控制精度由电机轴后端的旋转编码器保证。
矩频特性不同
交流伺服电机运转非常平稳,即使在低速时也不会出现振动现象.在0.2r/MIN转速下仍可拖动额定负载平稳运转,调速比可达到1:10000,这是变频器远远达不到的。
具有过载能力
华中伺服驱动器维修
伺服驱动器与变频器在性能及应用方面的主要区别
伺服驱动器与变频器在性能及应用方面主要区别如下:
控制精度不同
交流伺服电机的控制精度由电机轴后端的旋转编码器保证。
矩频特性不同
交流伺服电机运转非常平稳,即使在低速时也不会出现振动现象.在0.2r/MIN转速下仍可拖动额定负载平稳运转,调速比可达到1:10000,这是变频器远远达不到的。
具有过载能力不同
伺服驱动器一般具有短时3倍过载能力,可用于克服惯性负载在启动瞬间的惯性力矩。变频器一般允许1.5倍过载。
加减速性能不同
在空载情况下伺服电机从静止状态加速到2000r/min,用时不会超20mS。电机的加速时间跟电机轴的惯量以及负载有关系,通常惯量和负载越大加速时间越长。
动态响应优良
伺服电机在位置控制模式下,突加负载或撤载,几乎没有超调现象,电机转速不会产生波动,保证了机床加工的精度。
驱动对象不同
变频器是用来控制交流异步电机,伺服驱动器用来控制交流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的性能不仅取决于驱动器的性能,而且跟伺服电机的性能有直接的关系。伺服电机的材料、结构和加工工艺要远远高于变频器驱动的交流电机,电机方面的严重差异也是两者性能不同的根本。
伺服驱动器的选型步骤
伺服驱动器的选型步骤:
1.需求分析。
确定转速、转矩、转速精度或定位精度、安装尺寸、是否需要闭环、成本;
2.选择电机。
首先确定电机类型;然后根据转速、转矩、安装尺寸选择电机;
3.选择反馈元件
根据是否需要闭环,决定是否选用反馈元件,如编码器、测速机、旋变等;
根据转速精度或定位精度选择反馈元件的类型及参数。
4.选择驱动器。
根据电机功率,和以上综合因素选择驱动器;
选择驱动器时,不仅需考虑和电机的匹配,还需考虑控制方式。选择适合自己控制器的控制方式,也很重要。
主要视具体应用情况而定,简单地说要确定:负载的性质(如水平还是垂直负载等),转矩、惯量、转速、精度、加减速等要求,上位控制要求(如对端口界面和通讯方面的要求),主要控制方式是位置、转矩还是速度方式。供电电源是直流还是交流电源,或电池供电,电压范围。据此以确定电机和配用驱动器或控制器的型号。

采用
伺服驱动器—电动机互馈对拖的测试平台
交流伺服驱动器:这种测试系统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三相PWM整流器、被测伺服驱动器—电动机系统、负载伺服驱动器—电动机系统及上位机,其中两台电动机通过联轴器互相连接。被测电动机工作于电动状态,负载电动机工作于发电状态。被测伺服驱动器—电动机系统工作于速度闭环状态,用来控制整个测试平台的转速,负载伺服驱动器—电动机系统工作于转矩闭环状态,通过控制负载电动机的电流来改变负载电动机的转矩大小,模拟被测电机的负载变化,这样互馈对拖测试平台可以实现速度和转矩的灵活调节,完成各种试验功能测试。上位机用于监控整个系统的运行,根据试验要求向两台伺服驱动器发出控制指令,同时接收它们的运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保存、分析与显示。
对于这种测试系统,采用高i性能的矢量控制方式对被测电动机和负载设备分别进行速度和转矩控制,即可模拟各种负载情况下伺服驱动器的动、静态性能,完成对伺服驱动器的测试。但由于使用了两套伺服驱动器—电动机系统,所以这种测试系统体积庞大,不能满足便携式的要求,而且系统的测量和控制电路也比较复杂、成本也很高。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