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及智能交通系统(ITS)开始应用
以weixing通信、移动通信、计算机技术为依托进行车载电子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实现计算机、通讯和消费类电子产品“3C”整合。如:车辆定位、自主导航、无线通讯、语音识别、出行信息通报、电子防撞产品、车路通讯以及多媒体车载终端等。
新技术在汽车电子产品中不断得到应用
光纤在汽车信号传输中的应用、新的控制理论和方法的大量应用、蓝牙技术等都是
生产小家电线束厂
智能汽车及智能交通系统(ITS)开始应用
以weixing通信、移动通信、计算机技术为依托进行车载电子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实现计算机、通讯和消费类电子产品“3C”整合。如:车辆定位、自主导航、无线通讯、语音识别、出行信息通报、电子防撞产品、车路通讯以及多媒体车载终端等。
新技术在汽车电子产品中不断得到应用
光纤在汽车信号传输中的应用、新的控制理论和方法的大量应用、蓝牙技术等都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国际汽车巨头纷纷将更多的电子信息技术设备装备到整车中,而电子信息技术设备供应商也纷纷将下一个经济增长点定位在汽车电子行业上。按照汽车区域和功能,线束可以分为:1)发动机线束,连接发动机上的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围绕在发动机的周围。汽车电子厂商保持的增长势头,而经营电子产品的跨国公司也纷纷涉足汽车电子行业,使汽车电子成为相对独立的新兴行业。

关于线束设计的标准,我不是很熟悉。对于这些采样的线束标准,与传统的12V线束有很大的区别,以下的线束标准可能只能做一个参考了。
注意:温度采样线&电压采样线一般都是分得很开的,电压采样线之间的短路就已经很可怕了。据上猜测:
1)采样线径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有以下一些工作电流
· 静态电流 Ipara
· 工作电流 Iwork
· 均衡电流 Iblance
· 熔断电流 Ifuse(内置熔丝或者是采样线本身就是Fuselink设计)
· 软&硬短路电流 Ishort
国内大型自主车厂大多拥有专门配套生产的线束厂。如长城汽车的汽车线束主要由旗 下的保定曼德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提供,比亚迪则由比亚迪集团第十五事业部供应汽车线束, 吉利汽车则有吉利豪达汽车电器供应。目前国内汽车线束厂家虽然众多,但大多数规模小,研发能力较弱,生产装备落后,质量档次不高,配套的车型单一,主要还在为自主在配套。而外资以及合资整车厂,对线束的要求比较高,选择的线束厂家依然是国际巨头在华的独资或者合资厂商,例如住润电装为广州本田、东风 本田配套,南通友星给福特配套等。


汽车线束市场与汽车市场发展息息相关,据行业预测目前单车线束成本大约 3500 元, 假设到 2020 年我国汽车产达到 3000 万辆(线束成本下降和新能源化和智能化提升 对冲线束成本下降影响,单车线束成本保持不变),则市场空间可达 1000 亿元。据调研机构Gartner预测,到2020年之前,车用半导体的营收将以整体芯片市场的2倍速度成长,力道之强劲,也无怪乎各家半导体业者将之视为重要战场。据产 业信息网数据,2015 汽车线束自主渗透率大约 10%,假设 2020 年自主线束渗透率 提升提升到 20%,则自主汽车线束市场空间可从当前约 80 亿元提高到 200 亿元。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