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即新疆白玉“和田玉”即新疆白玉。又称“昆山玉”、“和阗玉”。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张匡邺出使于阗国时曾在《行程记》正确记述“玉河,在于阗城外。其源出昆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于阗界牛头山,乃疏为三河:一曰白玉河、在城东三十里;二曰绿玉河,在城西二十里。三曰鸟玉河,在绿玉河西七里……故其国中器用服饰,往往用玉。今所有多自彼来耳。钟林元特别强调,羊脂白玉一般只存
古玩收藏品联系方式
“和田玉”即新疆白玉
“和田玉”即新疆白玉。又称“昆山玉”、“和阗玉”。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张匡邺出使于阗国时曾在《行程记》正确记述“玉河,在于阗城外。其源出昆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于阗界牛头山,乃疏为三河:一曰白玉河、在城东三十里;二曰绿玉河,在城西二十里。三曰鸟玉河,在绿玉河西七里……故其国中器用服饰,往往用玉。今所有多自彼来耳。

钟林元特别强调,羊脂白玉一般只存在新疆和田的山流水、籽玉和于田县戚家坑的山料之中,其他地方所产的玉料中基本都不具备羊脂白玉的条件。这就是“和田玉”珍贵的地方。可目前市场上,特别是新疆市场上出现的一种怪现象,就是遍地都是羊脂白玉,要找羊脂白玉随手可得!其实好多和田玉用的不是那些特别产地的玉料,大多用俄罗斯玉和青海玉替代,而且在市场大量存在,炙手可热。钟林元说,这是误导消费,商家试图模糊俄罗斯玉和新疆和田玉的区别,藏家应该注意识别。

(三)皮色有层次感,皮肉呈渐变过渡状由于仔料的皮色是在原砾石表面慢慢形成的,是风化和水的解析作用以及大、小气候循环制约等因素共同制造的,是分价段的,所以颜色沁入玉内有层次感,皮和肉的感觉是一致的,且呈渐变过渡状。(四)皮似有一层不同颜色的毛毡这类仔料多为石皮仔料。由于形成璞玉的特殊围岩条件以及透闪石矿物的纤维交织结构,这类仔料尽管已风化磨砺为浑圆状,但是其表面会有无数细细密密的“小砂眼”,呈毛毡状,在10倍放大镜下可以看出。

清代的和田玉雕件无论大小百分之八十是青白玉,而且很多雕件因为惜料不敢取舍,所以带裂绺、带暇疵,就材施艺影响了造型美观,又因为科技不发达,开采条件艰辛、运输困难等等原因,在清代每年进贡的玉料中和田羊脂玉寥寥无几,大部分是青白玉,而当今和田玉的开采无论是从每年的产量、质量及籽料出产量都远远的超过乾隆鼎盛时期的几十倍、上百倍,从原料来看当今胜过前清,从雕琢技术上看,当今从设计理念、加工设备、雕琢技艺远远超过前人,目前收藏的国宝玉器无论是从原料使用、艺术设计、雕琢工艺方面,那一件都是前人无法达到的,就是每年“天工杯”得奖作品每一件都可以与前人比美,件件都是精品、珍品,当代和田玉精品无论是艺术性、工艺性、原料的质量都具备收藏、鉴赏、增值、保值的功能,也代表了玉器发展史第四个高潮的水平。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