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世纪,周朝战国时的石申、甘德早制作浑象。与此同时,希腊人喜帕恰斯和埃拉托斯特尼也发明了浑仪。
西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大司农耿寿昌“铸铜为象,以测天文”。
东汉贾逵、傅安等在圆仪上加上黄道环,称为“黄道铜仪”(公元103年诏书造“黄道铜仪”)。
117年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创制浑象,用漏壶滴出的水发动齿轮,带动浑象绕轴旋转,并使浑象的转动与地球的
锻铜浑天仪铸造厂
公元前4世纪,周朝战国时的石申、甘德早制作浑象。与此同时,希腊人喜帕恰斯和埃拉托斯特尼也发明了浑仪。
西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大司农耿寿昌“铸铜为象,以测天文”。
东汉贾逵、傅安等在圆仪上加上黄道环,称为“黄道铜仪”(公元103年诏书造“黄道铜仪”)。
117年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创制浑象,用漏壶滴出的水发动齿轮,带动浑象绕轴旋转,并使浑象的转动与地球的周日运动相等,可以将天象准确的表示出来。
早期曾有木仪,《隋志》引吴太史令陈苗的话说:“先贤制木为仪,各曰浑天。”以后多为金属铸造。
十六国的前赵刘曜光初六年(323年),史官丞南阳孔挺曾铸造铜浑仪。北魏道武帝天兴初年(398年),太史令晁崇修浑仪,用以观测星象。1至明元帝永兴四年(412年),下诏造候部铁仪。
有关浑象的早记载为东汉张衡的《浑天仪图注》。张衡在前人制造浑象的基础上也制作了一架水运浑天仪(又叫“漏水转浑天仪”,),实际上就是一个浑象。那是一个大圆球,周长为1丈4尺6寸1分,相当于4分为1 度,周天共365.25度,上面标有二十八宿中外星官、南北二极、黄赤二道,北极周围有恒显圈,南极附近有恒隐圈,还有二十四节气,日、月、五大行星等。
张衡的仪器当然由于年湮代远而不能见到了,但是张衡浑象的式样已被历代继承下来。
张衡以后许多天文学家,如三国时陆绩、王蕃,南北朝时钱乐三,唐代一行、梁令瓒,元代郭守敬等都曾制造过浑象,而且都同水力和机械联系在一起,以取得与天球的周日转动同步的效果。
张衡采用齿轮系统把浑象和记时用的漏壶联系起来,用漏壶滴出来的水的力量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浑象绕轴旋转,一周,与天球同步转动。这样,就可以准确地把天象的变化表示出来,人在屋子里看着仪器,就可以知道某星正从东方升起,某星已到中天,某星就要从西方落下。
-->
企业名片
|
河北鼎泰雕塑工艺品制造有限公司
邸经理(False) / |
|
联系地址:中国· 河北省· 保定市·唐县田家庄工业区(邮编:072350)
联系电话:0312-4980101 手机:15188937799
联系传真:0312-4980101
电子邮箱:txfytd@126.com 联系QQ:535664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