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镜的发展历程,1993年,美国在夏威夷莫纳克亚山上建成了口径10米的“凯克望远镜”,其镜面由36块1.8米的反射镜拼合而成。2001年,设在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研制完成了“甚大望远镜”(VLT),它由4架口径8米的望远镜组成,其聚光能力与一架16米的反射望远镜相当。2014年6月18日,智利将夷平赛罗亚马逊(CerroAmazones)山的山顶,用以安置世界上功率大的望远镜
收费望远镜景区
望远镜的发展历程,1993年,美国在夏威夷莫纳克亚山上建成了口径10米的“凯克望远镜”,其镜面由36块1.8米的反射镜拼合而成。2001年,设在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研制完成了“甚大望远镜”(VLT),它由4架口径8米的望远镜组成,其聚光能力与一架16米的反射望远镜相当。2014年6月18日,智利将夷平赛罗亚马逊(CerroAmazones)山的山顶,用以安置世界上功率大的望远镜“欧洲特大天文望远镜”(英文缩写E-ELT)。
实际上一架望远镜的合理倍数是与望远镜的口径和观测方式相关的:口径大的,倍数可以适当高些,用三角架固定观测的可以比手持观测高些。若选购手持观测的双筒望远镜,7-10倍之间足够用,高不要超过12倍,否则倍数越高,观测视场就越小、越暗,观测效果反而下降,尤其是高倍带来的抖动也大大增加,使观测的景物无法稳定下来,很难正常观测。望远镜的倍数,在理论上与望远镜的视野成反比,倍数越高,视野越小。所以望远镜的倍数不适宜太大。50MM口径的双筒望远镜,如果到了20倍就基本上到了极限了,如果倍数在大,视野就太小了。
当口径增加,更加强大的细节表现和图象清晰度的增加将是非常明显的。望远镜有效口径D与焦距f之比,称为相对口径或相对孔径A,即A=D/f。这是望远镜光力的标志,故有时也称A为光力。彗星、星云或星系等有视面天体的成像照度与相对口径的平方(A成正比;流星或人造等所谓线性天体成像照度与相对口径A和有效口径D之积(D2/f)成正比。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