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声降噪是控制噪声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它不仅可以用于改善声学环境(如大的办公室、车间、厂房和居民住宅等),也可用于减小声源噪声(如比较小的罩壳内)。但是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适用的主要范围如下:
(1)当房间容积小于3000m3时,降噪效果较好;
(2)室内表面多为坚硬的反射面,房间内没有吸声性能较强的物体,混响声占主导的场合;
(3)适宜原有
体育馆规划设计
吸声降噪是控制噪声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它不仅可以用于改善声学环境(如大的办公室、车间、厂房和居民住宅等),也可用于减小声源噪声(如比较小的罩壳内)。但是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适用的主要范围如下:
(1)当房间容积小于3000m3时,降噪效果较好;
(2)室内表面多为坚硬的反射面,房间内没有吸声性能较强的物体,混响声占主导的场合;
(3)适宜原有吸声系数较小或噪声源多且分散的室内;
(4)吸声措施的降噪量一般在6~10dB的范围内;
(5)离噪声源较远处,即室内混响较大的场合;
(6)减噪点虽然距声源较近,但可用隔声屏隔离直达声的场合。
空间吸声体的设计:
主要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1、材料和结构
常见的空间吸声体由骨架、护面层和吸声填料构成。材料的选择应视空间吸声体的大小、刚度和装修要求而定。骨架可采用木材、角钢、薄壁型钢等。护面层可采用塑料窗纱、塑料网、钢丝网和各种板材(如薄钢板、铝板、塑料板等)的穿孔板,其板厚可取0.5~1.0毫米,孔径可取4~8毫米,穿孔率应大于20%。吸声填料通常采用超细玻璃棉外包玻璃纤维布,其填充密度可取25~30千克/米3,厚度应根据声源频谱特性在5~10厘米范围内选定
2、悬挂数量
空间吸声体的悬挂数量应根据吸声体的吸声特性和降低室内噪声(或控制混响时间)所需增加的吸声量来计算确定。当设计采用板状空间吸声体时,若吸声体的总面积相当于建筑物顶面积的30~40%,可使板状空间吸声体吸声的效率达到值。而实际工程中为了满足降低噪声或控制混响时间的要求,空间吸声体的总面积宜取建筑物顶面积的40~50%;若增加空间吸声体的数量,反而会影响空间吸声体的整体吸声性能,造成了经费上的浪费。
3、悬挂方式
空间吸声体大多悬挂于建筑物空间的顶部,且以离顶吊挂居多。板状空间吸声体可以水平分散吊挂,也可垂直分散吊挂,还可水平、垂直复合吊挂,在总面积相同情况下,降噪效果基本相同。水平悬挂板状空间吸声体的离顶高度一般为房间净高的1/5至1/7左右,一般来说,考虑到施工的难易程度,空间吸声体悬挂在建筑顶部的钢架以下,其高度刚好会在房间净高的1/5至1/7左右,达到吸声及装饰的要求;若条件允许,可挂得更低些,离声源近些。为了提高悬挂空间吸声体的建筑装修效果,应对空间吸声体的形式、色彩、悬挂方式等进行综合考虑。若使空间吸声体悬挂成一定的艺术图案,并与采光、照明、通风和建筑装修等互相配合,则整体效果更好。
室内声学
研究室内声波的传播规律、声场特性及控制室内音质的学科。属于建筑声学的范畴。室内声学是在研究分析某些房间的室内声学处理中逐渐完善并建立起来的。现代建筑必须对剧场、电影院、会议室、录音棚、播音室等对声音有特殊要求的房间进行科学的室内声学设计。
同一个声源在室外和室内产生的音响效果不同。这主要是由于封闭的室内空间使声波产生多次反射引起某些频率声波的共振;这些共振的声波使声音在室内的强度和所含频率成分的分布产生变化,并且极大地影响了声场的建立和衰减过程。研究室内声学特性(音质)主要有几何声学、统计声学和物理声学等方法。几何声学方法类似几何光学法,忽略声的波动性质,利用声线图分析房间的体形和反射面对音质的影响。统计声学方法同样忽略声的波动性质,并假设室内声场是扩散声场,从能量角度研究声传播的平均情况。厅堂音质设 计主要是根 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