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介入的时代同样也是西方建筑理论介入的时代,东方被动接受对“功能”、“流线”的强调。现代主义思潮对功能的强调,对建筑工业化的强调仿佛与东方含蓄的建筑意境格格不入。随着越来越多西方建筑师在东方沃土上以西方语境对钢结构予以表达,东方建筑师意识到了东方语境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建筑师着手追溯东方历史文化,提取出文化要素,抽象成为建筑语言。
钢结构在东方建筑中的实践由日本开始,建筑师开始
仿古钢结构斗拱
钢结构介入的时代同样也是西方建筑理论介入的时代,东方被动接受对“功能”、“流线”的强调。现代主义思潮对功能的强调,对建筑工业化的强调仿佛与东方含蓄的建筑意境格格不入。随着越来越多西方建筑师在东方沃土上以西方语境对钢结构予以表达,东方建筑师意识到了东方语境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建筑师着手追溯东方历史文化,提取出文化要素,抽象成为建筑语言。

钢结构在东方建筑中的实践由日本开始,建筑师开始尝试新技术与新理念。当时,除了安藤忠雄仍然继续着混凝土结构的探索以外,许多建筑师有意着手在创作中应用钢结构。桢文彦以自己特有的理解,将地域性附加至钢结构建筑。而从伊东丰雄开始,日本钢结构建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自经典之作仙台媒体中心起,影响到其后的一大批建筑师。他们弱化了钢结构的技术性,将钢结构的性能与空间紧密融合到一起,来表达自己的理念。隈研吾等则倡导钢材与其他材料相结合的探索。在,李兴钢等年轻一代也将钢构件运用于传统的江南山水建筑中,王澍也屡次就钢材等与结构形式相结合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伴随着新的建筑模式不断呈现,这要求我们能够在对传统进行传承的同时积极接受新事物,将它们作为辅助设计的根本。在东方建筑师对钢结构的运用过程中,不同于西方大跨、高层钢结构建筑的时代性表达,东方在一些平常的、甚至小体量的建筑中应用钢结构并体现出特有的韵味。这是来自东方的思考,探索仍在逐步进行中。相对于西方建筑师对钢结构的应用,东方建筑师更倾向于把钢结构作为媒介,不同于西方建筑师对钢结构本身结构模式的追求,东方建筑中的钢结构总是更加有机地融合在东方韵律之中。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