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工资的基数又该如何确定
人社部的这位负责介绍说,劳动合同中对工资有约定的,按不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在具体折算时,劳动者还需要了解相应的规则。正常情况下,用人单位按月发放的工资中不包括休息日的工资。目前,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数和工作时间分别为20.83天和166.64 小时,而全年月平均计薪日和计薪时数分别为21.75天
劳务派遣外包
加班工资的基数又该如何确定
人社部的这位负责介绍说,劳动合同中对工资有约定的,按不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在具体折算时,劳动者还需要了解相应的规则。正常情况下,用人单位按月发放的工资中不包括休息日的工资。目前,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数和工作时间分别为20.83天和166.64 小时,而全年月平均计薪日和计薪时数分别为21.75天和174小时,职工的日工资和小时工资按计薪时间进行折算。
计算方法为: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月工资基数÷21.75天×300%×加班天数,休息日加班工资=月工资基数÷21.75天×200%×加班天数。

分类计算
确定了加班费的计算基数后,还必须区分不同情况,才能准确计算出加班费,实践操作中具体要把握以下几点:
1、标准工时制度的加班费计算。
按照劳动部《关于印发<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的通知》,应按以下标准支付工资:
(1)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
(2)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
(3)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按照不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企业使用灵活用工人员在时间方面比较自由,随时使用、随时停止,且不必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那么灵活用工是小时工吗?
“小时工”跟“灵活用工”不是一个概念。“小时工”指的是企业或者人力资源公司在用工的过程中,按照“小时”的方式支付酬劳,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24个小时。它仅仅是一种用工方式,和灵活用工不是一个概念。
“小时工”和灵活用工的区别
小时工类似于兼职,都是属于业余时间为企业提供各类技能服务,兼职跟“小时工”的主要区别就是没有时间限制。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兼职还是“小时工”,它其实是一种相对灵活的劳动关系,但是这种劳动关系无法转化成一种服务的方式。

劳务派遣是全日制用工的一种方式。而灵活用工到目前为止,并没有非常明确的定义。昨天也给大家讲了灵活用工的5种形式
根据资料,关于灵活用工的定义,就有多达十几种,人力资源的定义、网络的定义、服务公司的定义、的定义等,都各有不同。
早在2017年,依据当年发布的《2017灵活用工业务现状与趋势报告》,报告将我国的用工关系分为三类,即:
标准劳动关系(企业直接雇佣员工)非标准劳动关系(非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非劳动关系(业务外包)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