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审计的历史
1973年爆发次石油危机,价格暴涨引起了西方发达的经济,国际舆论开始关注起世界“能源危机”问题。能源审计是发达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倡导,起源于美国,1977年美国联邦正式使用能源审计这一术语。
开展能源审计工作规模较大的是英国。英国叫“能源调查”,日本称为“能源诊断”。
在我国,1979年有人从监督的角度提
能源分项计量
能源审计的历史
1973年爆发次石油危机,价格暴涨引起了西方发达的经济,国际舆论开始关注起世界“能源危机”问题。能源审计是发达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倡导,起源于美国,1977年美国联邦正式使用能源审计这一术语。
开展能源审计工作规模较大的是英国。英国叫“能源调查”,日本称为“能源诊断”。
在我国,1979年有人从监督的角度提出了能源审计概念,原经委副主任袁宝华在1983年9月7日人民日报《科学技术节能》一文中也提出了能源审计一词,并提出:“能源科学管理的中心是严密的能源消费审计和监督。”
1990年南阳市开始做能源审计,1995年原经贸委确定南阳为能源审计试点。
1997年 发布了《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T17166-1997)。
2001年 原计委在南京召开了能源审计研讨会。
2006年10月 发改委等五部门开展十一五“千家企业节能活动”,与签订节能目标,能源审计作为硬性要求。
2008年4月1日 实施新的《节能法》,把能源审计纳入法律程序,规范技术标准。
2012年5月9日 河北省发展和改革组织“千家”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审计和编制节能规划 ——冀发改环资〔2012〕464号。
2017年1月5日 河北省公共机构节能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全省公共机构能源审计工作——冀公节能办〔2017〕1号。
能源审计的方法能源分项计量
能源审计的基本方法是基于能源平衡和物料平衡的原理,对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统计分析。需要对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的生产与管理进行现场调查,进行数据搜集、整理,并经审核后进行汇总,同时要对典型系统与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调查,对重点耗能设备进行重点调查,对能源与物料的盘存查账,必要时需要进行现场检测。
1.产品产量核定方法产品产量是计算单位产品能耗的基准。这里的产品产量是指合格产的数量。在核定产品产量时要考虑以下因素:(1)将在制品和半成品折算为制成品。(2)将非标准品折算为标准品。(3)品种繁多时,多种产品按产值计算。(4)产品产量必须通过仓库物资盘查与来往账目进行核定。产品产量准确性非常重要,它作为分母,是计算各种能耗指标的重要依据。
2.能源消耗数据的核定方法(1)能源消耗计算的时间区段与产品产量计算的时间区段一致。(2)企业外购能源的和折标准煤系数,以实测或为准。(3)产品能耗的核定要考虑生产过程中外协加工部分的能源消耗。(4)企业能源审计时应编制企业能源消费实物平衡表或企业能源网络图。(5)能源消耗的数据核定应分品种进行非生产系统用能与损失能源量的计算,并对其合理性加以分析,采用合理的方式分摊到产品的企业能源消耗指标中。(6)产品能耗分析必须具有可比性,不同原料、不同生产工艺、消耗不同能源等所生产的产品,不能进行简单的对比。
能源审计形式
能源审计根据委托形式一般分为两种:
(1)受节能主管部门委托的形式
省或地方节能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能源消费的状况,结合年度节能工作计划,负责编制本省(市)、自治区或地方的能源审计年度计划,下达给有关用能单位并委托有资质的能源审计监测部门实施。这种形式的能源审计也可称为监管能源审计。
(2)受用能单位委托的形式
在用能单位领导部门认识能源审计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或在主管部门要求开展能源审计的基础上,能源审计部门与用能单位签订能源审计协议(或合同),确定工作目标和内容,约定时间开展能源审计工作。或者是用能单位根据自身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的需要,主动邀请能源审计监测部门对其进行能源审计。这种形式的能源审计也可称为用能单位委托能源审计。
能源审计资料准备
能源审计资料准备
根据审计内容、审计工作小组应要求节能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作好以下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1)企业简介和主要产品工艺规程;
(2)能源管理制度、节能管理运行记录(工作计划、会议记录、工作检查记录、定额考核、工作总结等);
(3)能源计量器具管理资料;能源计量原始记录、报表、台账;
(4)能源购入凭证、,能源库存记录;
(5)能源统计报表、台账、分析报告和企业审计期能源网络图;
(6)产品产量(包括制成品、在制品或半成品、次品数量及根据行业规定的折算方法折算成标准产品等)报表;
(7)企业能源成本核算资料;
(8)各工序或车间及重点耗能设备的运行记录;
(9)设备台账、燃料(煤、燃料油)化验分析台账;
(10)企业能量平衡报告,设备能源效率测试报告;
(11)企业节能措施的有关资料(项目总结报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报告表等);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