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管壳式换热器的安装技巧和其表面多孔管性能
1)、热交换器应以大工作压力的1.5倍做水压试验,蒸汽部分应不蒸汽供汽压力加0.3MPa;热水部分应不0.4MPa。在试验压力下,保持10min压力不降。
2)、管壳式换热器前端应留有抽卸管束的空间,即其封头于墙壁或屋顶的距离不得小于换热器的长度,设备运行操作通道净宽不宜小于0.8m。
3)、各类阀门和仪表
不锈钢管壳式换热器生产厂家
介绍管壳式换热器的安装技巧和其表面多孔管性能
1)、热交换器应以大工作压力的1.5倍做水压试验,蒸汽部分应不蒸汽供汽压力加0.3MPa;热水部分应不0.4MPa。在试验压力下,保持10min压力不降。
2)、管壳式换热器前端应留有抽卸管束的空间,即其封头于墙壁或屋顶的距离不得小于换热器的长度,设备运行操作通道净宽不宜小于0.8m。
3)、各类阀门和仪表的安装高度应便于操作和观察。
4)、加热器上部附件(一般指安全阀)的高点至建筑结构低点的垂直净距应满足安装检测的要求,并不得小于0.2m。
(1)管壳式换热器能够显著强化沸腾传热,减少所需换热面积。采用冶金法生产的多孔表面,其沸腾传热系数是光管的9-10倍,且沸腾可在很小的温差下进行,用约278.7m2的该多孔表面就能有效地替代2016.7m2的釜式光管重沸器。
(2)在很小的温差下维持沸腾。在热流强度相同时表面多孔管所需的有效温差仅为普通光滑管的1/10~1/15。
(3)临界热负荷比普通管高得多。表面多孔管的临界热负荷是光管的2倍左右。
(4)良好的抗结垢性能。对此,用多孔覆盖层表面多孔管进行了结垢试验。结果表明,多孔表面管具有优良的抗结垢性能,其结垢速率明显光滑表面管。
管壳式换热器的分类
工业换热器通常按结构、传热过程、传热表面的紧凑性、所用材料、流型、流体的分相、相态和传热机理等方面进行分类。
1.按流体流动形式分类:
根据管壳换热器内流体流动的形式,可分为汇流、逆流和横流三种形式,其中换热器壁上的热应力比较小,在相同条件下壁面间的传热温差更大,因此逆流是其它流动方式的首推形式。
2.按结构特点分类:
它可分为固定管板、浮头式、U形管型、填料功能型、滑动管板、板式、薄管板等。
3.按所用材料分类:
一般来说,换热器可分为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非金属换热器主要包括陶瓷换热器、塑料换热器、石墨换热器和玻璃换热器。
4.按传热面的特征分类:
根据壳内换热管表面的形状,可分为螺纹管换热器、波纹管换热器、管换热器、表面多管换热器、螺旋槽管换热器、环槽管换热器、纵向槽管换热器、翅片管换热器、塞式换热器、锯齿管换热器等。
管壳式换热器制作中各节点对焊接工艺的要求
1、管壳式换热器容器大部分采用焊接工艺
须对焊缝进行消氢处理和焊后热处理。焊接过程中,来自焊条、焊剂和空气中的氢气,在高温下分解成原子状态溶于液态金属中,焊缝冷却时,氢在钢中的溶解度急剧下降,由于焊缝冷却很快,氢来不及逸出,留在焊缝金属中,过一段时间形成延迟裂纹。焊后对焊缝加热至200℃,16小时,进行消氢处理。焊后热处理有将焊件整体或局部加热到A线(相变点)以下某一温度进行保温,然后炉冷或空冷。其只要目的是消除和降低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避免焊接结构产生裂纹(氢裂纹),恢复冷作而损失的力学性能等。需注意的是,管箱设备法兰,为了保证其密封,往往要求整体热处理后,再加工其密封面。
2、管壳式换热器的焊接方式
制造过程中,常用的焊接方法有手工电弧焊、埋弧自动焊、气体保护焊(弧焊、CO2保护焊)等。根据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厚度,开不同的坡口,采用不同的焊接工艺。手工电弧焊是应用广泛泛的焊接方法,其操作灵活,设备简单,可进行全位置的焊接,但焊接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焊工的技术水平;埋弧自动焊电弧热量利用率高,焊接速度较快,生产率高,可节约金属和改善劳动条件,但受其限制,一般只用来焊接直焊缝和大圆周环焊缝。例如:筒体(δ≥18mm时)的纵缝、环缝焊接可以先用手工电弧焊打底,经试验检验合格后,再用埋弧自动焊焊牢;因为换热管比较薄,所以管板与换热管的焊接采用弧焊,之后再用胀管器胀接。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