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审计流程-现状及节能分析
能源审计流程-现状及节能分析
企业现有管理水平、设备运行效率与目标能源绩效之间的差距,即为节能潜力。节能潜力分为理论潜力和视在潜力。理论潜力是指理论上可回收和重复利用的节能空间;视在潜力是指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能够实现的回收利用的节能空间。随技术进步视在潜力动态变化。
(1)结构节能分析①分析产品结构、原料结构变化对节能的影响。②分析能源结
能源计量审查
能源审计流程-现状及节能分析
能源审计流程-现状及节能分析
企业现有管理水平、设备运行效率与目标能源绩效之间的差距,即为节能潜力。节能潜力分为理论潜力和视在潜力。理论潜力是指理论上可回收和重复利用的节能空间;视在潜力是指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能够实现的回收利用的节能空间。随技术进步视在潜力动态变化。
(1)结构节能分析①分析产品结构、原料结构变化对节能的影响。②分析能源结构变化对节能的影响。
(2)技术节能分析①与国内外同类工艺流程企业产品(或工作量)综合能耗及主要生产工序能耗差距的节能潜力分析。②按能源介质(系统)进行购入、储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环再的节能潜力分析。③按工序(单元)进行使用环节的节能潜力分析。分析每个工序(单元)能源的种类、流向、用途、能源利用效率及热平衡情况,以及主要用能设备(装置)经济运行情况。④在工序(用能单元)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工序(用能单元)间能源消耗的互相影响及其节能的潜力,对可能的技术改善机会以及淘汰落后产能的节能潜力进行分析等。
(3)管理节能分析①分析企业现有能源管理机制的缺失或不足对节能的影响。②分析企业管理制度存在的缺失或不足对节能的影响。③分析企业能源管理工作执行与落实过程中的不足对节能的影响。④分析改进企业能源管理手段或者工具对节能的影响。
(4)行为节能分析全体员工日常出行、在厂工作及生活行为对能源消耗影响分析。
能源审计的方法能源计量审查
能源审计的基本方法是基于能源平衡和物料平衡的原理,对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统计分析。需要对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的生产与管理进行现场调查,进行数据搜集、整理,并经审核后进行汇总,同时要对典型系统与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调查,对重点耗能设备进行重点调查,对能源与物料的盘存查账,必要时需要进行现场检测。
1.产品产量核定方法产品产量是计算单位产品能耗的基准。这里的产品产量是指合格产的数量。在核定产品产量时要考虑以下因素:(1)将在制品和半成品折算为制成品。(2)将非标准品折算为标准品。(3)品种繁多时,多种产品按产值计算。(4)产品产量必须通过仓库物资盘查与来往账目进行核定。产品产量准确性非常重要,它作为分母,是计算各种能耗指标的重要依据。
2.能源消耗数据的核定方法(1)能源消耗计算的时间区段与产品产量计算的时间区段一致。(2)企业外购能源的和折标准煤系数,以实测或为准。(3)产品能耗的核定要考虑生产过程中外协加工部分的能源消耗。(4)企业能源审计时应编制企业能源消费实物平衡表或企业能源网络图。(5)能源消耗的数据核定应分品种进行非生产系统用能与损失能源量的计算,并对其合理性加以分析,采用合理的方式分摊到产品的企业能源消耗指标中。(6)产品能耗分析必须具有可比性,不同原料、不同生产工艺、消耗不同能源等所生产的产品,不能进行简单的对比。
能源审计类型-初步审计
初步审计
分层嵌入原理进行能源审计的对象比较简单,花费时间较短,通常只做初步能源审计。这种审计的要求比较简单,只是通过对现场和现有历史统计资料的了解,对能源使用情况仅作一般性的调查,所花费的时间也比较短,一般为1-2天,其主要工作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对用能单位的主要建筑物情况、供热系统、空调系统、管网系统、照明系统、用水系统、以及其他用能设备情况进行调查,掌握用能单位的总体基本情况。
二是对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状况进行调查,了解用能单位的主要节能管理措施,查找管理上的薄弱环节;
三是对用能单位能源统计数据的审计分析,重点是主要耗能设备与系统的能耗指标的分析(如供暖、空调、供配电、给排水等),若发现数据不合理,就需要在审计时进行必要的测试,取得较为可靠的基本数据,便于进一步分析查找设备运转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初步能源审计一方面可以找出明显的节能潜力以及在短期内就可以提高能源效率的简单措施,同时,也为下一步能源审计奠定基础。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