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稷山化峪金代墓杂剧砖雕,共两组,分别发现于稷山县化峪镇西苹果园2号及3号金代墓南壁。高浮雕,高30~35厘米。这两组杂剧砖雕均由5人组成,从人物装扮可以看出有末泥、副末、副净、装旦等角色。4、图5的右边3人,十分相似。其右1人皆戴直脚幞头,穿圆领宽袖长袍,双手执笏,系官员装扮,一般认为是末泥。。。。。
不过这些砖雕都是利用阴模压印的。两汉时期常见的砖有两种,一种是铺地的
水泥砖雕制作
山西稷山化峪金代墓杂剧砖雕,共两组,分别发现于稷山县化峪镇西苹果园2号及3号金代墓南壁。高浮雕,高30~35厘米。这两组杂剧砖雕均由5人组成,从人物装扮可以看出有末泥、副末、副净、装旦等角色。4、图5的右边3人,十分相似。其右1人皆戴直脚幞头,穿圆领宽袖长袍,双手执笏,系官员装扮,一般认为是末泥。。。。。
不过这些砖雕都是利用阴模压印的。两汉时期常见的砖有两种,一种是铺地的方砖,表面雕刻几何图或吉祥文字;另一种是建筑物或墓室壁面上的图像砖,即画像砖。画像砖既是建筑结构的一部分,又是一种室内装饰。隋、唐、五代,尤其是隋唐两代宫殿建筑和碑石墓志发展。唐代建筑用砖,多以莲花、葡萄纹为多见。宋代的墓砖雕刻较为普遍,这种砖雕技术与以前的模制不同,而是直接用砖雕为浮雕,或半圆雕的人物,镶在四周墓壁上。宋代以后,具有民族传统的砖雕,在一般民间建筑上仍然很发达。尤以明、清两代的砖雕为精巧,且遍及各地。
常见的空窗多以几何形体和植物花样为主,植物花样主要有海棠、梅花、桃、石榴、瓜、贝叶、葵花、葫芦等。漏窗,俗称花墙头、花墙洞、漏花窗、花窗,是一种满格的装饰性透空窗,外观为不封闭的空窗,窗洞内装饰着各种镂空图案,透过漏窗可隐约看到窗外景物。江南园林内的漏窗占花窗总数的绝大部分,它们具有美化墙面、沟通空间、框景、借景等作用。
种类繁多,样式丰富的砖雕漏窗中常见的花卉纹样有海棠、梅花、菱花、葵花、石榴、荷花、寿桃、葫芦、贝叶等。什锦窗是花窗的一种,通常成排设置,而且窗形变化多样,故名“什锦”,在北方民居和园林中非常常见。什锦窗的形式有很多种,除了简单朴素的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几何图形外,大都制作成造型精美的器具、花卉等纹样,常见的花卉纹样有梅花形、桃形、荷花形、石榴形等。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