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男子在北京市东单体育馆突然倒地,恰好在此运动的6名医生联手展开抢救,将患者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
在这期间,一个细节被很多人关注:急救过程中,医生使用了体育馆内安装的AED(自动体外除颤仪)设备,该男子接受4次除颤后恢复了自主心率,随后被急救人员转移到了医院急诊。
被誉为“救命神器”的AED,近年来多次出现在猝死事件的报道当中。AED是一种便携式的,能够诊断特定的,并通过除颤,抢
心电除颤仪
一名男子在北京市东单体育馆突然倒地,恰好在此运动的6名医生联手展开抢救,将患者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
在这期间,一个细节被很多人关注:急救过程中,医生使用了体育馆内安装的AED(自动体外除颤仪)设备,该男子接受4次除颤后恢复了自主心率,随后被急救人员转移到了医院急诊。
被誉为“救命神器”的AED,近年来多次出现在猝死事件的报道当中。AED是一种便携式的,能够诊断特定的,并通过除颤,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
作为非医务人员也可使用的急救设备,AED在生死攸关之际屡显神威,其作用与价值得到了更多重视。然而,在城市的公共场所,AED的“数量”和“能量”还远远不够。
)推进重点公共场所AED等急救设施设备配置
2021年启动重点公共场所AED等急救设施设备配置工作,按照前期先解决有,后期再提升的思路,分步实施。其中2021年底前实现本市地铁站、火车站、学校AED全覆盖,2022年起逐步推进其他重点公共场所AED等急救设施设备配置工作,2022年底前完成配置任务的70%,2023年底前全部完成。
主责部门: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区人民
配合部门:市卫生健康委、市红十字会
完成时限:2023年12月
北京市重点公共场所AED等急救设施设备配置工作实施方案
为《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更好地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进一步提升首都城市文明水平,使本市社会急救能力与“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和“建设国际的和谐宜居之都”战略目标相适应,根据《北京市重点公共场所社会急救能力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年-2023年)》,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配置范围
下列重点公共场所应按规定配置AED等急救设施设备:
(一)机场、火车站、城市轨道交通站、交通枢纽、长途客运站等;
(二)全市旅游景区、具有管理机构的公园、大型体育场馆、大型商超、影剧院、学校等;
鼓励大型社区、各类商务楼宇、大型农贸市场、宾馆饭店、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办公和对外服务场所、网红打卡地等其他人员密集场所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配置。
二、配置安排
2021年启动重点公共场所AED等急救设施设备配置工作,至少按以下数量进行配置,2022年底前至少完成70%,2023年底前全部完成。
AED再次救人
24岁小伙地铁无呼吸心跳
2021年11月27日20时45分,在地铁5号线往赤湾方向的地铁上,24岁的乘客小杨突然在座位上,同车厢的地铁工作人员陈先生上前查看,发现小杨已无呼吸心跳后,便立即对他进行心肺复苏。
20时49分,地铁停靠大学城站后,立即取来AED为杨先生进行心电除颤;
20时55分,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再次用AED进行心电除颤,21时整,杨先生恢复心跳。
现患者意识已清醒,脱离生命危险。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