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直接通向公共走道的房间门至近的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距离:一级二级25米,环形通道22米。设有自动喷水系统的建筑疏散距离可增加25%
2、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出口,当层数不超过四层时,可将对外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
3、太平门应为推闩式外开门。
4、变压器室与配电室之间的隔墙,应设防火墙。锅炉房、变压器室应设置在首层靠外
保定消防培训方案
1、直接通向公共走道的房间门至近的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距离:一级二级25米,环形通道22米。设有自动喷水系统的建筑疏散距离可增加25%
2、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出口,当层数不超过四层时,可将对外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
3、太平门应为推闩式外开门。
4、变压器室与配电室之间的隔墙,应设防火墙。锅炉房、变压器室应设置在首层靠外墙的部位,并应在外墙上开门。首层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0m的防火挑檐或高度不小于1.50m的窗。
火灾发生后,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控制所有消防应急照明和标志灯具立即转入应急工作状态,帮助人员安全、迅速、有序地逃生,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1.应急转换时间
在火灾突发的情况下,如正常照明关断,人们极易引起恐慌。对于人员比较熟悉环境的一般场所,在几秒钟之内即产生逃生的本能反应,此时照明中断可能引起较大混乱;对于人员密集场所,人员流动性大,人员特征和状态复杂,如商场、机场和车站等大型公共建筑,较长的地中断照明时间,必定会导致相互撞伤、踩伤等伤亡情况发生。因此,人员密集场所的应急转换时间不应大于1.5s,其它场所的应急转换时间不应大于5s。
2.蓄电池组初装容量
100m 及以下建筑的初始放电时间不小于90min;100m 以上建筑的初始放电时间不小于180min;避难层的初始放电时间不小于540 min。
出行的旅客,万一在隧道内遇到火灾时该如何安全逃生呢?
1、应及时撤离车辆,朝着起火点烟雾流相反的方向逃生。
2、及时用水打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此过滤毒烟,如无水源也可用尿液代替。
3、低身弯腰行走,烟雾往往伴随着高温往隧道上部移动,下部毒烟相对较少,应利用这个时机迅速撤离。
4、留意隧道内的提示标志,及时找到隧道内的逃生门逃生。
5、要牢记往上风口跑,就是逆着风跑。由于隧道内形成了一个天然“卧”着的通风烟囱,里面本来就有空气流动,如果此时顺风逃生,将会被毒烟雾气追上造成伤亡。
我国古建筑多采用木材建造,历经风吹雨淋,建筑内部腐蚀、疏松,极易燃烧。必须有针对性地做好防火工作,做到组织落实、制度严密、措施得法、施救有效。
▲要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参加消防教育和培训,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
▲古建筑单位应严格贯彻有关规定,成立防火安全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防火灭火预案,加强巡视力度,逐级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
▲加强消防设施建设,配备灭火器材和报警通讯设备,在明显处悬挂警示牌,并在建筑内安装监控器和烟雾报警器,专人24小时值班。
▲设置焚香炉,做到专人看管,人离火熄。禁止将明火引入殿内,烧香点蜡必须在殿外进行。禁止游客在古建筑内吸烟。
▲电线必须穿管敷设,凡用电照明的,均应在室外安装开关箱,做到人离电断。照明设施应远离可燃、易燃物质。
▲古建筑应设有防雷设施,雷雨季节到来之前,要进行一次细致检查,防止锈蚀或损伤。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