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灰塑工艺在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就已经存在。此后,明清两代的灰塑较为盛行,尤以祠堂、庙宇、寺观和豪门大宅用之较多,因此,逐渐形成了这门特别的民间手工行业。
民国至新成立,灰塑得到了岭南绘画和雕塑艺术的熏陶,经过不断探索和积累,技艺水平得到了传承和提高。在广州地区出现了一批灰塑艺人,如布辉、邵耀波、潘达生、潘悦生、梁棉等,
5、上色灰
岭南灰塑与壁画
历史
灰塑工艺在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就已经存在。此后,明清两代的灰塑较为盛行,尤以祠堂、庙宇、寺观和豪门大宅用之较多,因此,逐渐形成了这门特别的民间手工行业。
民国至新成立,灰塑得到了岭南绘画和雕塑艺术的熏陶,经过不断探索和积累,技艺水平得到了传承和提高。在广州地区出现了一批灰塑艺人,如布辉、邵耀波、潘达生、潘悦生、梁棉等,
5、上色灰。补灰完成后,还要根据各部位的需要添加一层薄薄的各色灰。有了这层色灰,上色彩时才可以保持色彩鲜艳而不易lou底。
6、上彩。做好色灰后,还要绘上各种色彩。颜料用石灰水调制。上彩是修补灰塑的z后一道工序,这直接决定了灰塑的可视性。上彩是否成功与艺人之前把握灰塑湿度的技艺密切相关。石牌坊为四柱三间楼式建筑,正面刻“山南世家”,前面刻“缵服扬休”,顶饰莲花托灰塑,抱鼓石是西樵山粗面岩石制作,雕花鸟、竹木图案。灰料太干,灰塑表面容易翘壳;太湿,难以上色。如果灰塑内部包含水分过多,即使外层涂好了颜色,一经阳光照射,灰塑内部水分会大量蒸发出来,造成外层颜色泛白。修补灰塑中所用的上彩方法和制作灰塑的上彩方法相同。
三顾茅庐、夜读春秋、仿水镜、收关平、卧牛山五组三国故事,连景穿插其间的装饰手法,从而使花脊表现出错落有序,产生极为丰富的韵律美,组成一幅有条不紊的立体画面,层次分明,光彩夺目,场面宏伟。西山庙的陶塑瓦脊原是由康熙年间顺德籍陶艺家文如璧开创、文逸安堂制造的,文逸安堂主要以生产精巧绝伦的园林建筑陶器、陶塑瓦脊闻名遐迩。1980年开始,邵耀波的两个儿子邵成梯和邵成村随父学习灰塑技艺,先后参与过1981年、1987年、1997年和2002年广州陈家祠灰塑的修复工作。现在西山庙山门上瓦脊是石湾美术陶瓷厂新制的。
西山庙的灰塑,从左右引墙开始,遍布每一个角落。主要有早占春魁、福禄图、迎春图、大寿图、鸟鸣图、东方红日、晚霞西照等等。西山庙的灰塑主要是由杏坛艺人周永朝重塑的。
西山庙的潮州金漆木雕刻工精致,富丽堂皇,表现场景淋漓尽致。古城会、封金挂印等金漆木雕整体性强,场面宏大,人物造型生动,乃不可多得的精晶。
灰塑是广东传统建筑特有的室外装饰艺术。它以石灰为主要材料,拌上稻草或草纸,经反复锤炼,制成草根灰、纸根灰,并以瓦筒、铜线为支撑物,在施工现场塑造,待干后再涂上矿物颜料而成。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