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县铜雕弥勒佛厂家
弥勒菩萨,佛典中又常称为慈氏菩萨、阿逸多菩萨,被大乘唯识学派(法相宗)奉为宗祖。唐初的三藏法师玄奘,历经辛苦、不远万里赴印度求取真经,主要目标就是弥勒菩萨讲述的《瑜伽师地论》。
菩萨姓“弥勒”,名“阿逸多”,现居欲界第四天“兜率天”(注1)内院,一般通称为“弥勒菩萨”。菩萨被授记为释迦摩尼佛的继任者,56亿年或840万年后,将在我们身处的这个“娑婆世界”
唐县铜雕弥勒佛厂家
唐县铜雕弥勒佛厂家
弥勒菩萨,佛典中又常称为慈氏菩萨、阿逸多菩萨,被大乘唯识学派(法相宗)奉为宗祖。唐初的三藏法师玄奘,历经辛苦、不远万里赴印度求取真经,主要目标就是弥勒菩萨讲述的《瑜伽师地论》。
菩萨姓“弥勒”,名“阿逸多”,现居欲界第四天“兜率天”(注1)内院,一般通称为“弥勒菩萨”。菩萨被授记为释迦摩尼佛的继任者,56亿年或840万年后,将在我们身处的这个“娑婆世界”(注2)降生,故也常被尊称为“弥勒佛”。



唐县铜雕弥勒佛厂家
弥勒菩萨在汉地的化身。南朝的傅大士和五代的布袋和尚。
傅大士,姓傅名翕,浙江义乌人。傅大士创导佛、道、儒三教合一,曾三次进京谒见梁武帝,与达摩、志公共称梁代三大士。
布袋和尚,名契此,唐末至五代后梁时期浙江奉化高僧,号长汀子。因“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之故,名“契此”。早年在奉化岳林寺出家,常常游化雪窦山,在雪窦寺弘法,雪窦山由此被尊为弥勒圣境。
有人问布袋和尚:有法号否?
和尚以偈答曰:“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打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再问大师:有行李否?
又以偈答曰:“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睹人青眼在,问路白云头。”
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三月三日,和尚示寂于奉化岳林寺东庑下石凳上,留有辞世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宋、元以后,汉传寺院的弥勒造像多数换成了布袋和尚,标准的交脚弥勒、天冠弥勒反不多见。很多寺院的弥勒殿往往还有这样一幅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根据《佛说弥勒下生经》(鸠摩罗什译为《弥勒大经》)记载,弥勒下生之时,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会变得环境优美,四海大同,国土富盛,五谷丰登,自然祥和,社会安宁。那时的人民,相貌美若天仙,寿命长达八万余岁,无病无灾,福乐安康……
这就是说,弥勒代表着美好的希望,是圆满幸福的象征,他从兜率陀天下生,将给人间带来一片净土——一个的理想世界。在古代,随着的弘传,西晋时期弥勒经典的翻译,弥勒净土信仰十分流行,“弥勒出现,国土丰乐”的观念深入人心。不但下层劳苦大众,对弥勒净土无限神往,强烈期盼,就连道安、玄奘这样的一代宗师,也都一心向往弥勒内院,祈求往生兜率陀天。


如来,是说佛是掌握着真理来到世上说法以普渡众生的圣者。如来佛法力无边祖神通广大是西方的统治者、法力神通的代表、慈悲济世修真正善的佛。实际上,西方的教主是阿弥陀佛,而释迦牟尼佛是这个娑婆世界的教化者。在称呼上称释迦牟尼佛或称释迦牟尼如来,都是一样的。 如来实际意义为:乘如实之道而来成正觉。“如”在佛经中称真如,就是真理,如来,是说佛是掌握着真理来到世上说法以普渡众生的圣者。比如称释迦牟尼佛或称释迦牟尼如来,都是一样的。但称释迦牟尼为如来佛就错了。因为如来和佛同是一切佛的通称,并不说明是某佛,正像称人为先生阁下不能说明是某人一样。释迦牟尼(Sakyamuni 公元前565年至公元前486年),本名悉达多,意为“一切义成就者”(旧译“义成”),姓乔达摩(瞿昙)。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