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聚氨酯的抗静电剂 分为内加和外涂2种,可用于聚氨酯浇筑型、热塑性弹性体,软质或半硬质泡沫,微孔弹性体中,具备优异的导电性和静电消散能力,可有效的降低制品的表面电阻至10KΩ以下,即使在-10℃的低温下仍能保持100KΩ以下,满足ESD产品的要求,且抗静电效果长久性,与A组分兼容性好,无色透明,分散好,耐热,耐黄变。
抗静电剂的分子量太高,不利于它向高聚物表
抗静电母粒供应
用于聚氨酯的抗静电剂 分为内加和外涂2种,可用于聚氨酯浇筑型、热塑性弹性体,软质或半硬质泡沫,微孔弹性体中,具备优异的导电性和静电消散能力,可有效的降低制品的表面电阻至10KΩ以下,即使在-10℃的低温下仍能保持100KΩ以下,满足ESD产品的要求,且抗静电效果长久性,与A组分兼容性好,无色透明,分散好,耐热,耐黄变。
抗静电剂的分子量太高,不利于它向高聚物表面迁移;分子量太低,耐洗涤性和表面耐摩擦性不佳。通常抗静电剂的分子量比高聚物分子量小得多。加入低分子量物质可能会使高聚物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恶化。为了减少这种不良影响,抗静电剂的一般添加量为 0.3%~2.0% 。抗静电剂的添加量还视制品用途而异。
CMC (临界胶束浓度)值是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的一种量度。CMC值越小,表面活性剂达到表面( 界面 )吸附的浓度越低,或形成胶束所需浓度越低,因此抗静电性的起效浓度也越低。
不同结构的抗静电剂添加量不同,并且随制品形式的不同而不同。添加量有一个范围。过低,抗静电效果不明显,过高,会影响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薄膜、片材等薄制品的添加量较少,厚制品的添加量则相对较多。

本系列产品适用于聚乙稀、聚、软质聚、乙烯-等制品中,有效降低薄膜类制品的粘连作用。产品利用迁移技术,挤出过程中迁移到制品表面,形成均一稳定的覆盖层,起到润滑、隔离、防静电吸附等作用,从而改善了塑料制品的使用性能。同时采用进口树脂作载体,的分散剂做母料核,使产品具有良好的分散效果。经试验证明,制品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优于普通制品。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