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1989年CERN(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中由Tim Berners-Lee领导的小组提交了一个针对Internet的新协议和一个使用该协议的文档系统,该小组将这个新系统命名为World Wide Web,它的目的在于各国科学家能够利用Internet交流自己的工作文档。
这个新系统被设计为允许Internet上任意一个用户都可以从许多文档服务计算机
web组态网关
起源
1989年CERN(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中由Tim Berners-Lee领导的小组提交了一个针对Internet的新协议和一个使用该协议的文档系统,该小组将这个新系统命名为World Wide Web,它的目的在于各国科学家能够利用Internet交流自己的工作文档。
这个新系统被设计为允许Internet上任意一个用户都可以从许多文档服务计算机的数据库中搜索和获取文档。1990年末,这个新系统的基本框架已经在CERN中的一台计算机中开发出来并实现了,1991年该系统移植到了其他计算机平台,并正式发布。
组态软件已经成为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即“基本单元”或“基本元件”,因此吸引了大型自动化公司纷纷投资开发自有知识产权的组态软件,以期依靠强大的市场产生大批量的销售,从中获取利润。在市场上,市场仍被国外产品垄断。国内产品已经开始抢占一些市场,并且所占比例在逐渐增长。(1) 组态软件产品本身的变化作为通用型工具软件,组态软件在自动化系统中始终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用户在涉及工业信息化的项目中,如果涉及到实时数据采集,首先会考虑试用组态软件。正因如此,组态软件几乎应用于所有的工业信息化项目当中。应用的多样性,给组态软件的性能指标、使用方式、接口方式都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也存在一些挑战。这些需求对组态软件系统结构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对组态软件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促进作用。

组态软件是指一些数据采集与过程控制的软件,它们是在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层一级的软件平台和开发环境,使用灵活的组态方式,为用户提供构建工业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功能的、通用层次的软件工具。组态软件应该能支持各种工控设备和常见的通信协议,并且通常应提供分布式数据管理和网络功能。其预设置的各种软件模块可以非常容易地实现和完成监控层的各项功能,并能同时支持各种硬件厂家的计算机和I/O产品,与高可靠的工控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结合,可向控制层和管理层提供软、硬件的全部接口,进行系统集成。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