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地铁发出在地铁站推行AED的那条消息底下,有不少人评论道:“有了AED,你也得敢用才行啊。”
面对一个突然倒下生命垂危的人,恐惧确实是反应
不敢用——也折射出了AED推广更为复杂的难点。
今年9月25日,北京地铁一名销售在地铁发生心脏骤停抢救无效身亡之后,大V急诊曾经在微博爆料,其实之前红十字会以及多个企业、个人提出为北京地铁捐赠AED,均被北京地铁拒绝了。
AED卓尔除颤器
在广州地铁发出在地铁站推行AED的那条消息底下,有不少人评论道:“有了AED,你也得敢用才行啊。”
面对一个突然倒下生命垂危的人,恐惧确实是反应
不敢用——也折射出了AED推广更为复杂的难点。
今年9月25日,北京地铁一名销售在地铁发生心脏骤停抢救无效身亡之后,大V急诊曾经在微博爆料,其实之前红十字会以及多个企业、个人提出为北京地铁捐赠AED,均被北京地铁拒绝了。
理由是公共场所的急救义务(工作人员辩称的“急救义务”)于普通的摔伤、身体不适,心脏猝死的情况已经超出了一般公共场所的职责范围,作为非人员不能擅自处理——怕救助失利担责,也是推广AED急救的一大障碍。
对此,鲜少人知道的是,今年《典》有了新的明确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由此来看,AED的普及,仅仅是买多少台机器那么简单。
正如大V急诊说的:希望各大城市在推进AED的时候,不要只是推广一台机器,而是由上至下的全民急救系统。
如今,在几个城市的带动下,AED在国内的普及已经在加速。每天把猝死挂嘴边的打工人, 除了等待各大城市AED推广的好消息,还得具备急救和互救的素养,这才是打工人自救的根本啊!
责任问题也是阻碍心脏骤停患者救治的绊脚石。
2021年4月29日,广西省百色市百色学院东合校区体育馆室外篮球场,下场稍作休息的李合盟刚起身,身体就不受控制的倒了下去。5月4日凌晨1时,李合盟在监护室不幸离世。其家人表示,在李合盟倒地的11分钟内,校方无人施救。
公共场合,患者倒地后,救人是否要承担责任?敢不敢救,仍是人们目前正在面临的问题。
据唐薇医生回忆,之前也出现过相关案例,一位老人心脏骤停之后,路人为老人救治过程中对老人造成外伤。家属将路人告上法庭,终支持救治者。
“作为医护人员,我们认为在正常抢救操作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损伤,我觉得现在法律已经非常人性化的考虑到这个问题了。”唐薇说。
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人民共和国总则》有‘好人法’条款,‘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此外,我国已经有多部法律如《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红十字会法》《典》等,对现场应急救护已经做出规定,卫健委在草拟的《院前医疗急救管理条例》中也计划提出相应免责条款。”
11月9日,《杭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管理办法》正式出台,杭州成为以地方立法形式规范公共场所AED配置、使用的城市。《办法》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设备到位后,杭州将从“心”入手,设置“好人条款”,打消大家对使用AED救人后出现不良后果要担责的顾虑和担心。
唐薇医生告诉健康界,“无论这个人是否认识,在良心和公德心的驱使下,你还是会选择去救。其实有的时候,救助他人也是帮助自己。”
在社会各界持续的呼吁和关注下,AED的布点正在重要公共场所密集铺开。
AED增多了,但还不够
走访北京地铁2号线,在沿线地铁站里看到带红十字标识的长方体“智能急救站”立在地铁入口对面等较为醒目的位置,一个AED设备被放置其中。使用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刷、使用应急开关等三种方式打开柜门拿到AED设备。
前北京地铁在2020年12月已在1号线、2号线等7条地铁线所有站点(不含封站改造中的苹果园站)配置了AED。预计到2021年底,地铁全网AED覆盖率达到84%,2022年底将实现设备全覆盖。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