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解塑料的需求端主要集中塑料袋、餐盒、地膜、快递等包装领域,因为这些塑料的单体用量低、容易污染、难分离,可降解塑料更适合在这些领域成为传统塑料的替代品。从2019年可降解塑料需求结构来看,包装领域占据总需求的53%,其中软包装占31%,硬包装占22%。此外,纺织品、农业、消费品等领域占比较大。从产能结构来看,2019年生物降解塑料年产能为107.7万吨。其中淀粉基降解塑料为40.93万吨,占生物
全降解材料批发
可降解塑料的需求端主要集中塑料袋、餐盒、地膜、快递等包装领域,因为这些塑料的单体用量低、容易污染、难分离,可降解塑料更适合在这些领域成为传统塑料的替代品。从2019年可降解塑料需求结构来看,包装领域占据总需求的53%,其中软包装占31%,硬包装占22%。此外,纺织品、农业、消费品等领域占比较大。从产能结构来看,2019年生物降解塑料年产能为107.7万吨。其中淀粉基降解塑料为40.93万吨,占生物降解塑料产能的38%。PLA为26.9万吨,占比25%;PBAT为25.85万吨,占比24%。不同地区的可降解塑料的结构也有所不同。在主要的消费地区中,西欧以淀粉基塑料为主;北美和亚洲、大洋洲则以PLA为主。西欧是淀粉基塑料用量地区,主要因为其发展可降解塑料较早,起初并未发现淀粉基塑料降解残留和不能完全分子化降解的问题。

每年塑料产量超过3.5亿吨,产生超过1亿吨白色垃圾。由于塑料制品的原料―高分子树脂具有极强稳定性,在自然环境状态下需上百年才能降解,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也会对水体、空气造成污染。限塑、禁塑法规密集出台,限制不可降解塑料使用已成共识。随着欧洲、澳大利亚及韩国等地区“禁塑令”的推广,以及国内“禁塑令”及垃圾分类带来的需求提升,生物降解塑料需求将呈现爆发增长。同时随着生产技术日趋成熟、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及应用领域拓宽,可降解塑料需求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

事实果真如此吗?记者采访到了一位,他认为公众对“可降解”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厨余垃圾如果用于堆肥,大约1个月时间即可变成肥料,而即便是可降解塑料袋,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也至少要半年才能充分分解,如果深埋地下,这个时间将更长。”因此,即使是可降解塑料袋,也没办法和厨余垃圾混装混运。有什么方法能够替代塑料垃圾袋吗?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在德国、日本等垃圾分类起步较早的,鼓励民众使用可重复利用的布袋、塑料瓶装垃圾。本市有关单位也展开了行动,与科研高校展开合作,计划研制出一种可以与厨余同期降解的垃圾袋。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