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很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很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
生态海绵城市建设工程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很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很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关于“海绵”的论述主要还局限在简单概念,有的过于宽泛,总体来看缺乏非常清晰的定位,并没有形成一个包括系统组成、理论和技术架构、规划设计和规范标准在内的完整、明确的体系,自然也就没有受到普遍关注和广泛的接纳。
作为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转型的重要标志,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时间表”已经明确且“只能往前,不可能往后”。已有130多个城市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
确定的目标核心是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使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围绕这一目标确定的时间表是到2020年,20%的城市建成区达到这个要求。如果一个城市建成区有100平方公里的话,至少有20平方公里在2020年要达到这个要求。到2030年,80%的城市建成区要达到这个要求。(3)渗透塘底部构造一般为200-300mm的种植土、透水土工布及300-500mm的过滤介质层。
云南海绵城市工程,海绵城市建设,昆明欧特装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我公司有技术团队和完善的服务,欢迎新老客户来电咨询!
海绵城市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水系统、道路广场系统、园林绿化系统、建筑住区系统等。海绵城市建设跨学科、跨、跨部门,它集合土木工程、城市规划、园林景观、环境学、气候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交叉,海绵城市建设必须基于系统的顶层设计,必须基于对传统城市水管理系统的理解和对规划管控方法进行革命,从而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契机实现对城市水资源环境的型优化配置与管理。(2)渗透塘边坡坡度(垂直:水平)一般不大于1:3,塘底至溢流水位一般不小于0。
海绵城市规范要点
渗透塘(洼地,主要是下渗和精华,没有雨水调用)
(1)渗透塘前应设置沉砂池、前置塘等预处理设施,去除大颗粒的污染物并减缓流速;有降雪的城市,应采取弃流、排盐等措施防止融雪剂侵害植物。
(2)渗透塘边坡坡度(垂直:水平)一般不大于1:3,塘底至溢流水位一般不小于0.6 m。
(3)渗透塘底部构造一般为200-300 mm的种植土、透水土工布及300-500 mm的过滤介质层。
(4)渗透塘排空时间不应大于24 h。渗透塘应设溢流设施,并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衔接,渗透塘外围应设安全防护措施和警示牌。
海绵城市中植物应用场景
【下沉式绿地】
1丨选择要求
下沉式绿地的下凹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确定,一般为10~20cm。在不同下凹深度配植植物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植物的耐水及耐旱特性。
优先选择根系发达、净化能力强的植物;
耐短时水淹、有一定抗旱能力的植物种类;
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多种群落结构,形成季相变化丰富的绿地景观。
2丨具体应用植物
下沉式绿地种植植物优先选择具有一定耐涝性的乡土植物,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多种群落结构,形成季相变化丰富的绿地景观。
常用的地被类植物为细叶芒、黄、鸢尾、水葱、千屈菜、萱草、马蔺、斑叶芒、木槿、柽柳、旱柳、白蜡、花叶蔓长春、花叶扶芳藤、大花六道木、毛核木等;
乔木类为垂柳、旱柳、龙爪柳、榔榆、桑、柘、豆梨、杜梨、柽柳、紫穗槐、落羽杉、水松、棕榈、栀子、麻栎、枫杨、榉树、山胡椒、狭叶山胡椒、沙梨、枫香、悬铃木、紫藤、楝树、乌桕、重阳木、柿、葡萄、雪柳、白蜡、凌霄等。
对于大型绿地项目,将绿地全部下沉的土方工程量较大,费用高,因此建议按照分区域、分路段设计下沉式绿地,利用地形曲直、起伏等微地形变化营造良好的景观效果。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