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换热机组工作原理
本机组由涡流热膜换热器、循环泵、补水泵等部分组成,利用换热器将热媒的高位热能经金属表面传递给被加热介质,使热媒温度降低,被加热介质温度升高,达到用户所需求温度。
1,该换热机组传热系数为 6000-8000W/m2.0C 。
2全不锈钢制作,使用寿命长,可达 20 年以上。
3改层流为湍流,提高了换热效率,降低了热阻。
采暖机组定制
管壳式换热机组工作原理
本机组由涡流热膜换热器、循环泵、补水泵等部分组成,利用换热器将热媒的高位热能经金属表面传递给被加热介质,使热媒温度降低,被加热介质温度升高,达到用户所需求温度。
1,该换热机组传热系数为 6000-8000W/m2.0C 。
2全不锈钢制作,使用寿命长,可达 20 年以上。
3改层流为湍流,提高了换热效率,降低了热阻。
4换热速度快,耐高温( 400 ℃ ),耐高压( 2.5Mpa )。
5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重量轻,安装方便,节约土建投资。
6设计灵活,规格,实用针对性强,节约资金。
7应用条件广泛,适用较大的压力、温度范围和多种介质热交换。
8维护费用低,易操作,清垢周期长,清洗方便。
9采用纳米热膜技术,显著增大传热系数。
10应用领域广阔,可广泛用于热电、厂矿、石油化工、城市集中供热、食品、能源电子、机械轻工等领域
管壳式换执器的工作原理
管壳式换热器由许多管子组成管束管束构成换执器的传热面,此类换热器又称为列管式换执器。
管壳式换执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换热器的管子固定在管板上,而管板又与外壳连接在一起。为了增加流体在管外空间的流速,以提高换热壳程的表面传热系数,改善换热器的传热情况,在筒体内间隔安装了许多折流挡板。换热器的壳体和两管箱上(对偶数管程,则在一侧)开有流体的进出口,又是还在其上装设检查孔,为安置仪表的接口管,排液孔可排气孔等。
在换热器中一种流体从一侧管箱(称为前管箱)流进管道里,经另一侧管箱(称为后管箱)流出(对奇数单管程换热器),或绕过管箱,流回进口测前管箱流出(对偶数单管程换执器),这条路径称为管程,管内流体从一侧流到另一侧称为一个管程。另一种流体从筒体上的连接管进出换执器壳体,流经管束外,这条路径称为壳程。当管子总数及流体流量一定时,管程数分得越多,则管内流速越高
管壳式换热器制造容易,生产成本低,选材范围广清洗方便适应性强处理量大、工作可靠,且能适应高温高压因而在化工、石油、能源制冷等行业的应用中处于主导地位。在换执器向高温、高压大型化发展的今天,随着新型传热管的不断出现,使得管壳式换热器的应用范围仍在扩大。

管壳式换热机组厂家告诉你其设备换热的结构特点
壳管式换热器由壳体、换热管束、管板、折流板和管箱组成。壳体为圆柱形,有内部管束,管束两端固定在管板上。有两种流体用于热交换,其中一种流体在管内流动,称为管侧流体。管外的另一种流动称为壳侧流体。为了提高管外流体的换热系数,通常在壳体内安装一些挡板。挡板可以提高壳侧流体的速度,迫使流体按规定的距离多次穿过管束,增强流体的湍流度。所述换热管可在管板上设置成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布置紧凑,管外流体湍流度高,换热系数大。方形排列,便于清洗,适用于易伸缩的流体。
流体通过管束的每一次称为管流;通过shell的每次传递称为shell传递。图中所示为简单的单壳侧和单管侧换热器,简称1-1型换热器。为了提高管道内流体的流速,可以在管道箱的两端设置挡板,将所有管道分成几组。这使得液体一次只能通过部分管道,这样它就能多次往返于管束之间。这被称为多路径。同样,为了提高管道外的流量,还可以在壳体内安装纵向挡板,使流体多次通过壳体空间,称为多壳体路径。多管多壳可同时使用。

换热器的清垢步骤是什么?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洗涤:在酸洗前,换热器应采用开式冲洗,这样既能提高酸洗效果,又能减少酸的消耗。
将清洗液倒入清洗设备中,再注入换热器中。
酸洗:在换热器中加入酸液浸泡2小时,动态循环3-4小时。在此期间,每0.5h进行一次正反清洗。酸洗后,将酸洗液稀释中和后再去除。
碱洗:经过酸洗后,按一定比例配制NaOH、Na3PO4和软化水,通过动态循环对换热器进行碱洗,使酸碱中和,使换热器板不再腐蚀。
水洗:碱洗后,用干净的软化水反复清洗0.5h,清洗热交换器内残留物。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