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浓缩+催化燃烧法废气处理技术原理
吸附浓缩+催化燃烧法废气处理技术原理:
吸附浓缩+催化燃烧工艺是将吸附浓缩和催化燃烧相结合的一种集成技术将大风量、低浓度的有机废气经过吸附-脱附过程转化成小风量、高浓度的有机废气,再经过催化燃烧净化处理。
技术特点:
1、净化,对VOCs的去除率可达到98%以上,无二次污染
2、能耗低,VOCs起燃温度250~300
活性炭处理设备工程
吸附浓缩+催化燃烧法废气处理技术原理
吸附浓缩+催化燃烧法废气处理技术原理:
吸附浓缩+催化燃烧工艺是将吸附浓缩和催化燃烧相结合的一种集成技术将大风量、低浓度的有机废气经过吸附-脱附过程转化成小风量、高浓度的有机废气,再经过催化燃烧净化处理。
技术特点:
1、净化,对VOCs的去除率可达到98%以上,无二次污染
2、能耗低,VOCs起燃温度250~300℃,热能回收率90%以上
3、设备运行维护费用低,运行
4、特设N2灭火系统
应用领域:
适用于表面涂装、印刷、电子、家具制造等行业的低浓度有机废气的治理 。
脱硫与脱硝废气处理技术共同治理燃煤工业废气
脱硫与脱硝废气处理技术共同治理燃煤
工业废气
由于新标准的严格要求,现如今单靠传统的湿法脱硫技术难于实现,需采用新技术,如已得到应用的单塔双循环、双塔双循环技术,正在开发的活性焦脱硫技术等。对现役的“存量”机组,要求的排放限值为50~200mg/m3、高硫煤地区为400mg/m3,且已经开始实施。
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μm的细颗粒物,其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减少PM2.5的排放可利用ESP、BP和电袋等除尘设施减少其一次颗粒物的排放,也可利用脱硫设施和脱硝设施减少易在大气中形成PM2.5的前体污染物,或是在湿法脱硫设施后建设烟气深度净化设施。
总体而言,燃煤废气污染的整治需要向、高可靠性、高适用性、高经济性方向发展,各种污染物综合治理、协同控制。
工业有机废气的处理方法有很多种,具有不同的特点,如水喷淋法、冷凝法、吸收法、燃烧法、催化法、吸附法等,这里我们将介绍喷漆废气处理方法的比较和选择。
燃烧法
(1)直接燃烧法:混合气体由燃气或燃油等辅助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加热至一定温度(700~800℃),并停留一定时间,使可燃的有害气体燃烧。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但能耗大,运行成本高。
(2)催化燃烧法:将废气加热至200-300℃,在催化床上燃烧,达到净化的目的。该方法能耗低,净化率高,无二次污染,操作简单。适用于高温、高浓度有机废气的处理,不适用于低浓度、大风量有机废气的处理。

粉尘废气处理装置的设计标准
布袋除尘器技术设计所需的初始参数主要包含:烟尘特性、烟尘特性和气象地质环境规范三部分。
一、烟尘特性
①需清洁的烟尘量及大量(m3/h);
②进出除尘设备的烟尘溫度及溫度起伏范围(℃);
③进出除尘设备的烟尘工作压力(Pa);
④烟尘成份的体积分数(%);对电厂要确立烟尘氧气含量(%);
⑤烟尘的湿度,一般 用烟尘值表达;
⑥烟尘进入除尘设备的一般及含尘浓度值(g/m3);
⑦烟尘从除尘设备排出来规定的终含尘浓度值(mg/m3)。
二、烟尘特性
①烟尘成份的质量分数(%);
②烟尘常温下和工作温度时的比电阻(Ω·cm);
③烟尘粒度构成质量分数或颗粒直径分散度(%);
④烟尘的堆积密度(kg/m3);
⑤烟尘的自然安息角和黏性;
⑥烟尘的化学构成和烟尘的磨损性;
⑦用作发电站锅炉尾端的布袋除尘器;专门要给予燃煤含硫量,用作煤粉制备系统的除尘设备要给予煤粉的构成。
三、气象地质环境规范
①、及年平均温度(℃);
②地域风力(m/s);
③风荷载、雪荷载(N/m2);
④安装设备的海拔高度及各高度的风工作压力(kPa);
⑤抗震设防烈度(度);
⑥空气相对湿度(%)。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