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尺的原理
卡尺是利用主尺上的刻线间距(简称线距)和游标尺上的线距之差来读出小数部分,例如:主尺上的线距为1毫米,游标尺上有10格,其线距为0.9毫米。当两者的零刻线相重合,若游标尺移动0.1毫米,则它的首根刻线与主尺的手根刻线重合;若游标尺移动0.2毫米,则它的第2根刻线与主尺的第2根刻线重合。依此类推,可从游标尺与主尺上刻线重合处读出量值的小数部分。主尺与游标
卡尺报价
卡尺的原理
卡尺是利用主尺上的刻线间距(简称线距)和游标尺上的线距之差来读出小数部分,例如:主尺上的线距为1毫米,游标尺上有10格,其线距为0.9毫米。当两者的零刻线相重合,若游标尺移动0.1毫米,则它的首根刻线与主尺的手根刻线重合;若游标尺移动0.2毫米,则它的第2根刻线与主尺的第2根刻线重合。依此类推,可从游标尺与主尺上刻线重合处读出量值的小数部分。主尺与游标尺线距的差值 0.1毫米就是游标卡尺的较小读数值。同理,若它们的线距的差值为0.05毫米或0.02毫米(游标尺上分别有20格或50格),则其较小读数值分别为0.05毫米或0.02毫米。游标原理是法国人P.韦尼埃于1631年提出的。它常用于长度测量工具的长度和角度的细分读数机构中。
卡尺相关注意事项
1.游标卡尺是比较精密的测量工具,要轻拿轻放,不得碰撞或跌落地下。使用时不要用来测量粗糙的物体,以免损坏量爪,不用时应置于干燥地方防止锈蚀。
2.测量时,应先拧松紧固螺钉,移动游标不能用力过猛。两量爪与待测物的接触不宜过紧。不能使被夹紧的物体在量爪内挪动。
3.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如需固定读数,可用紧固螺钉将游标固定在尺身上,防止滑动。
4.实际测量时,对同一长度应多测几次,取其平均值来消除偶然。
卡尺的文化历史
有关王莽新朝始元年(公元9年)铜卡尺的记载见于晚清一些著录上(如吴大澄《权衡度量实验考》和容庚所编《秦汉金文录》),共收录了五件卡尺拓本,可惜原物在解放前就已流散失传了。如今仅在历史博物馆和北京艺术博物馆各收藏一件,它们都有计量刻度和纪年铭文,前者主尺长15.2厘米、卡爪长6.2厘米;后者主尺长15.37厘米、卡爪长6.1厘米,两者均比扬州出土的铜卡尺略长一些,卡爪则稍短些,其外形、构造和组合部分都相同。不过上述两件均系征集,出土地不明,而江苏扬州的铜卡尺出土地明确,甘泉乡姚湾村位于汉广陵国郡城之西北,这里曾是两汉诸侯王、墓群的丛葬区域所在。
东汉原始铜卡尺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史、数学史和度量衡史提供了实例,因此,弥足珍贵。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