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功能逐步完善。建立了各级物资(包括物资回收)和供销合作社废旧物资回收公司两大体系,成为当时为完善的废旧物资回收系统。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按照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回收体系,由于回收人员的分流、改行或退休而逐步萎缩;特别是物资管理部门撤销以后,一些地方物资和供销社系统的回收公司所起的作用在下降。另一方面,进城务工大量进入回收
上门回收废铜
回收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功能逐步完善。建立了各级物资(包括物资回收)和供销合作社废旧物资回收公司两大体系,成为当时为完善的废旧物资回收系统。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按照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回收体系,由于回收人员的分流、改行或退休而逐步萎缩;特别是物资管理部门撤销以后,一些地方物资和供销社系统的回收公司所起的作用在下降。另一方面,进城务工大量进入回收行业,以企业或工业园区为的、利益导向的社会回收体系也逐步发展壮大,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总之,发展再生物资回收产业,对于提高我国物资回收利用效率、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目标,减轻物资回收约束和环境污染压力;对于回收行业提供就业机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均产生了积极影响。
铜是一种可回收再利用的有色金属,因此从铜产业链的终端消费往下也衍生出了废铜回收企业,废铜拆解厂与废铜加工企业,他们通过回收再利用使得废铜又重新回到的铜产业链的中游和初端消费里面。由于“新废”一般产生在铜冶炼、铜材加工以及终端产品生产的三个环节,很少会流向利废企业,一般是直接回炉利用或交给上游回收,所以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的还是经历了从上到下这个产业链条终被分解出来的“旧废”。

近月来,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废铜供应持续紧缺,1-2月废铜进口量下降逾五成,持货商捂货惜售,冶炼厂粗铜原料紧缺,精废差的不断收窄,加工企业转采电解铜生产,间接推动了精铜市场消费的好转。面对供需失衡的废铜市场,我们不禁要问,“消失”的废铜去了哪里?不合理的精废差会不会长期存在?供需再平衡的拐点在哪里?
近年来,废铜进口政策日趋严格,在2018年禁止七类废铜进口和2019年废六类转为限制类进口之后,废铜进口量也从2017年的355.8万吨下降至2018年的149.6万吨。
作为大的废铜购买国和加工国,将废铜归属于“固体废物”一类,出于环保的考量,对于固体废物进口管制愈发严格,生态环境部提出到2020年年底前要基本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因此,废铜供应链在这一场禁止“洋垃圾”入境的运动中自然受到波及,而废铜具备很强的原料属性,其广泛地应用到冶炼厂、加工企业的生产中,关于高质量的废铜如何定义和重新定位也引发的市场和相关机构的讨论。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