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模型设计的注意事项
注意模型要尽可能再现所要求的人类疾病
模型时必须强调从研究目的出发,熟悉诱发条件、宿主特征、疾病表现和发病机理,即充分了解所需动物模型的全部信息,分析是否能得到预期的结果。此外,动物来源必须充足,选用多胎分娩的动物对扩大样本和重复实验是有益的。例如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时,草食类动物兔需要的胆固醇剂量比人高得多,而且病变部位并不出现在主动脉
动物实验室
动物模型设计的注意事项
注意模型要尽可能再现所要求的人类疾病
模型时必须强调从研究目的出发,熟悉诱发条件、宿主特征、疾病表现和发病机理,即充分了解所需动物模型的全部信息,分析是否能得到预期的结果。此外,动物来源必须充足,选用多胎分娩的动物对扩大样本和重复实验是有益的。例如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时,草食类动物兔需要的胆固醇剂量比人高得多,而且病变部位并不出现在主动脉弓。病理表现为纤维组织和平滑肌为主,可有大量泡沫样细胞形成斑块,这与人类的情况差距较大。因此要求研究者懂得,各种动物所需的诱发剂量、宿主年龄、性别和遗传性状等对实验的影响,以及动物疾病在组织学、生化学、病理学等方面与人类疾病之间的差异。要避免选用与人类对应相似性很小的动物疾病作为模型材料。为了增加所动物疾病模型与人类疾病的相似性,应尽量选用各种敏感动物与人类疾病相应的动物模型,可参考相关文章《各种敏感动物与人类相似的疾病模型》。
实验动物科学诞生于本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现在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的基础科学,它是融合 生物 学、动物学、兽医学和医学等科学,并引用了其它自然科学的成就发展起来的。方法是用剪毛刀在动物一侧或背部剪出号码,此法编号清楚可靠,但只适于短期观察。因此这门科学是综合性的,它所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泛,它所包括的内容极为丰富,其中不仅要以 生物 学、医学、药学、兽医学、畜牧学等为对象,以遗传学、育种学、病理学、生理学、营养学、微生物学等为基础,还要引用机械工程学、环境卫生学、建筑学等科学,对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方法进行开发和研究。
脑卒中模型大鼠
方法:SD大鼠,雌雄不拘,体重为250300g,经腹腔注射水合氯醛(350400 mg/kg体重的剂或戊ba比妥钠(5060 mg/kg体重的剂量)ma醉后,仰卧位固定,剃除颈部毛发,手术区域皮肤常规消毒。KA的人工合成品即合成红藻氨酸(syntheticalkainicacid,SKA)腹腔注射。颈前正中切口,分离双侧颈总动脉(CCA),套线备用。同时枕部切口,借助手术显微镜分离暴露di一颈椎横突翼并找左右横突孔,将灼热的电烙铁尖头接插入翼突孔,深度以2~3 mm为宜,电凝双侧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造成永jiu性闭塞,插入时间不宜过长,12s即可,避免造成局部产热过髙而损伤脊髄和脑干。24 h后用yi醚浅麻zui大鼠,颈部常规消毒,打开颈前正中切口,将套在双侧颈总动脉下的备用线结扎,根据实验需要可阻断血流1060 min。松开结扎线后可实行再灌注研究。

4种肺动脉高压(PH)动物模型肺血管重构模式的差异
方法:雄性SD大鼠(350-400g),分别通过腹主动脉-腔静脉分流(A-VF,n=10)、左肺切除(PE,n=10)、野百合碱注射(MCT,n=10)、左肺切除+MCT(PE+MCT,n=12)4种方法建立PH模型.检测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RV/(LV+S)重量比值、肺小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WT%)、无肌性动脉肌化程度和新生内膜(neointima)形成、新生内膜增殖度和血管阻塞计分(VOS).
结果:在PE+MCT组(肺切除术后5周,MCT注射后4周)右肺腺泡内血管出现了新生内膜病变,其它组均没有新生内膜病变形成.PE+MCT组的动物出现了严重的右心室肥大,动脉中膜明显增厚,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无肌性血管肌化程度显著增加;A-VF、PE和MCT组仅形成轻-中度的右心室肥大、mPAP升高和小动脉肌化.结论:左肺切除联合应用MCT能成功诱导大鼠PH新生内膜模型,该模型能更好地模拟人类严重PH的病理改变,是研究梗阻性PH更为适用的动物模型.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