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解塑料”会带来什么问题?
抛开材料本身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普遍的工业化堆肥产业,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也没有良好运转。推动“可降解塑料”的使用,将可能带来新的“白色污染”。而“可降解塑料”的宣传,会容易让公众认为这是一种“可以不用处理就能自己消失”的材料而造成误导。
回到根本的问题,目前和世界面临的塑料污染,是过度消费和不负责任消费行为的代价。即使“可降解塑料”可以通过回收进
生物降解塑料生产厂家
“可降解塑料”会带来什么问题?
抛开材料本身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普遍的工业化堆肥产业,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也没有良好运转。推动“可降解塑料”的使用,将可能带来新的“白色污染”。而“可降解塑料”的宣传,会容易让公众认为这是一种“可以不用处理就能自己消失”的材料而造成误导。
回到根本的问题,目前和世界面临的塑料污染,是过度消费和不负责任消费行为的代价。即使“可降解塑料”可以通过回收进入工业化堆肥来解决降解的问题,对“可降解塑料”的消耗也终究是对环境资源的消费。站在这一角度来看待,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降低过度消费这一源头问题。
但我们也不能否认,未来,可降解塑料或许是一个发展趋势。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邓小刚表示,“现在关于全生物降解产品还没有全准,其他省份也没有相关标准,所以海南要,要做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生物降解的地方标准。”这仍有其意义。
接下来,希望海南的这一举措能倒逼可降解塑料技术方面的发展和完善,为未来可降解塑料的推广破除技术、标准、生产、处理流程等方面的掣肘,让其能在治理“白色污染”上成为真正实用而又的解决之道。
市场、商超购物是一次性塑料袋常见的应用场景。不用一次性塑料袋,有啥替代品?全降解环保袋是个不错的选择。保护自然,我们从来不是说说而已,从这只小小的全降解环保袋做起,将生活细致入微,才是实实在在的当下。据统计,2019年塑料制品总计达到8184万吨,其中PP塑料吸管30000吨,一根小小的吸管已经达到了30000吨,这30000吨折合吸管根数约460亿根,年人均使用量30多根,虽然我们使用塑料吸管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但降解的时间可能长达500年。

全生物质来源及部分生物质来源
如将玉米淀粉转化为生物乙醇,再进行加工所得的基于生物乙醇的聚乙烯(PE), 以及部分基于生物乙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都属于生物基生物塑料。
生物质来源且可生物降解
如热塑性淀粉(来源于淀粉,在助剂等作用下使其具有热塑性)、聚乳酸(PLA,由玉米淀粉降解为乳酸,再经过聚合而成)、纤维素(原料来源于植物纤维素,通过羟基乙酰化而制成)等,既属于生物基塑料,又属于生物降解塑料。

随着降解塑料研发的不断推进,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也不断提速。世界范围已经投产的降解塑料产能约70-80 万吨 ,主流的可降解塑料是生物降解塑料。美国CargillDowLLC (NatureWorks)公司,Dupont公司,日本昭和高分子,三菱化学,德国BASF公司和意大利Novomont公司是目前降解塑料的主要供应商。
从向产能引进制造技术到自主研发生产性能良好的降解塑料,的可降解塑料产业从 2004 年以来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在 2008 年正式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前后,我国的降解塑料行业在政策支持下,产能出现了明显的增长。目前,我国可降解塑料的产能约有 15 万吨,但产量仅 8 万吨左右。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