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的精度应该怎么选择?
典型零件的关键部位加工精度要求决定了选择数控机床的精度等级。数控机床根据用途又分为简易型、全功能型、超精密型等,其能达到的精度也是各不一样的。这里主要讨论应用的全功能数控机床(以加工中心为主)。
按精度可分为普通型和精密型,一般数控机床精度检验项目都有20~30项,但其有特征项目是:单轴定位精度、单轴重复定位精度和两轴以上联动加
数控机床厂家
数控机床的精度应该怎么选择?
典型零件的关键部位加工精度要求决定了选择
数控机床的精度等级。数控机床根据用途又分为简易型、全功能型、超精密型等,其能达到的精度也是各不一样的。这里主要讨论应用的全功能数控机床(以加工中心为主)。
按精度可分为普通型和精密型,一般数控机床精度检验项目都有20~30项,但其有特征项目是:单轴定位精度、单轴重复定位精度和两轴以上联动加工出试件的圆度。
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综合反映了该轴各运动部件的综合精度。尤其是重复定位精度,它反映了该轴在行程内任意定位点的定位稳定性,这是衡量该轴能否工作的基本指标。目前数控系统中软件都有丰富的误差补偿功能,能对进给传动链上各环节系统误差进行稳定的补偿。
铣削圆柱面精度或铣削空间螺旋槽(螺纹)是综合评价该机床有关数控轴(两轴或三轴)伺服跟随运动特性和数控系统插补功能的指标,评价方法是测量加工出圆柱面的圆度。在数控机床试切件中还有铣斜方形四边加工法,也可判断两个可控轴在直线插补运动时的精度。
单轴定位精度是指在该轴行程内任意一个点定位时的误差范围,它直接反映了机床的加工精度能力,所以是数控机床关键技术指标。目前全对这指标的规定、定义、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有所不同。在这些标准中规定的是日本标准,因为它的测量方法是使用单组稳定数据为基础,然后又取出用±值把误差值压缩一半,所以用它的测量方法测出的定位精度往往比用其他标准测出的相差一倍以上。
其他几种标准尽管处理数据上有所区别,但都反映了要按误差统计规律来分析测量定位精度,即对数控机床某一可控轴行程中某一个定位点误差,应该反映出该点在以后机床长期使用中成千上万次在此定位的误差,而我们在测量时只能测量有限次数(一般5~7次)。
发展数控机床有什么意义?
1、
数控机床对加工对象的适应性强,有利于适应模具等产品单件生产的特点,为模具的制造提供了合适的加工方法;
2、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具有稳定的加工质量;
3、可进行多坐标的联动,有利于加工形状复杂的零件;
4、加工零件改变时,一般只需要更改数控程序,有利于节省生产准备时间;
5、机床本身的精度高、刚性大,可选择有利的加工用量,有利于提高生产率高(一般为普通机床的3~5倍);
6、机床自动化程度高,有利于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7、有利于生产管理的现代化。数控机床使用数字信息与标准代码处理、传递信息,使用了计算机控制方法,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及管理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机床在使用前应该注意些什么?
机床使用前,按照数控机床对安装使用环境的技术要求,应将机床放置于相对无尘、温度恒定、湿度恒定的场所。虽然目前很难做到,但要尽量的创造天剑,尽量的接近这样的使用环境。此外,在将机床安装完成后,进行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也要注意如下内容:
机床使用前,对机床进行检查,可以减少机床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故障,影响生产。
(1)通电前,要检查数控机床的外观、电器管线及其一些外部的辅助设备,是否有异常情况。特别是外部辅助设备:带有液压系统泵站的,要观察液压油液的量是否充足;带有气压系统的,要进行定期的空气压缩机、储气压力容器的排水,防止存积积存过多的水分,在气流的带动下进入机床内部,引起零部件的锈蚀,甚至损坏。
(2)通电,按照正常的通电顺序:机床总电源-数控系统电源-伺服系统电源-松开急停按钮,减少对数控系统电器元件的冲击,延长使用寿命。
(3)通电后,润滑是任何运动部件保持正常运动轨迹、减小运动摩擦、提高使用寿命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这就是要求我们必须注意检查润滑装置中的润滑油液量是否充足,不足时及时补充,而且要定期检查液滤网是否堵塞,检查油路是否通畅,各出油点是否正常的有润滑油的流出。这类问题一旦发现,必须及时处理。机床导轨、丝杠等移动部件,如果在没有润滑油的状态下进行工作,一方面会增加摩擦阻力,增加机床的功率消耗,浪费电力能源,另一方面会加速移动部件的磨损,影响机床的精度,影响工件加工的质量。
机床行业的发展。
根据发布年度
机床市场的相关数据可知,2019年整年金属切削机床达到了41.6万台的产量,相比2018年产量降低了18.8%,而在2012年金属切削机床的产量却高达88.23万台。在2020年开年疫情耽搁的情况下,无疑给机床业雪上加霜,在前两个月份切削机床的产量更是下降44.6%,而全种类机床的出口量也降低了27.1%。在各个机床公司的产值排名中,十多年前占据名两个席位的机床业,如今却全部被德美日揽入怀中,机床业到底怎么了?
短短上十年我国曾经的两大机床企业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在2008年产值的机床制造企业中,沈阳机床和大连机床分别占据第八和第十的席位。
此时为的机床企业为德国通快、日本山崎马扎克和德国吉德曼,机床企业此时技术实力也呈现出上升阶段。但经过上十年机床行业的飞速发展后,我们发现此时世界机床的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当年德国吉德曼与日本森精机两家机床合并到了一起,台湾机床公司友嘉也榜上有名,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机床企业中,沈阳机床和大连机床已不见其踪影。
国内机床企业的破局需要从内外两个因素上着手传统低端机床产量需求逐渐降低、利润空间实在有限,国产数控机床的市场小、在欧美对机床需求量的地区市场开拓难度大,因为其面对的竞争对手都是日德老牌机床企业,这些都是影响机床企业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
而在内部因素、也就是机床企业的发展模式和技术人才引进等方面,都涉及到一个词语――管理,如何不被短期市场所迷惑,如何在机床领域提前布局,拥有一个完善的发展思路,这些都是机床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我们也仅能较浅的分析这类因素。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