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成像数字后制技术
除了全息薄膜材料,Ceres还发明数字后制打印技术,从而使其脱颖而出。
Bouhamri说:“我们相信[Ceres]是目前使用数字方式全息投影而进行生产的,而且他们也自行制造设备。这可能让他们比竞争对手更具优势。”
那么,什么是“数字后制”(digital mastering)Ceres称此过程为“后期制作”(
180度全息成像设备
全息成像数字后制技术
除了全息薄膜材料,Ceres还发明数字后制打印技术,从而使其脱颖而出。
Bouhamri说:“我们相信[Ceres]是目前使用数字方式全息投影而进行生产的,而且他们也自行制造设备。这可能让他们比竞争对手更具优势。”
那么,什么是“数字后制”(digital mastering)Ceres称此过程为“后期制作”(mastering),因为它有点像是录音。在录音时,乐器或声带产生的振动会被加以编码,以便日后可在无需原始振动源的情况下重制。全息技术也是一种能够记录光场且可在随后没有原始光场的情况下进行重建。
在开发数字控制的后制过程中,Ceres为其基于Bayfol H光敏聚合物的全息打印机进行了优化,Ceres自2009年起开始使用,并对其进行表征和优化。
Ceres的数字后制打印机可以产生大幅的全息投影,其中由许多250mm2的全息投影“画素”组成。Travers提醒说,和电视画素不同的是,这里的每个画素都是“可编程的”,以便可在RGB中产生任意光场。同样地,参考光束的角度也是可编程的。透过此后制过程,Ceres可以数字化和编程任意光功能(例如不同类型的镜像和透镜),使其成为软性薄膜。
有了这些进步,Bouhamri认为,全息投影不再是一种难以捉摸的技术。他说,过去几年已经建立了“一条足以让人可大量制造的道路”。
Bouhamri指出,“大规模制造能力”正是全息投影技术用于AR和HUD的主要问题。但是,由于“全息领域业界长期不懈地努力”,他预期全息元素很快就能设计成几种商用化产品。
全息成像
由于人类的双眼是横向观察物体的,且观察角度略有差异,图像经视并排,两眼之间有6厘米左右的间隔,神经的融合反射及视觉心理反应便产生了三维立体感。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将3D显示技术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人眼的视差特性产生立体感;另一种则是在空间显示真实的3D立体影像,如基于全息影像技术的立体成像。全息摄影采用激光作为照明光源,并将光源发出的光分为两束,一束直接射向感光片,另一束经被摄物的反射后再射向感光片。两束光在感光片上叠加产生干涉,感光底片上各点的感光程度不仅随强度也随两束光的位相关系而不同。所以全息摄影不仅记录了物体上的反光强度,也记录了位相信息。
利用白光点光源以共轭方式照射全息板,便会同时再现物像与缝隙的实像。由于全息显示图像的基本作用相当于光栅,在白光照射下具有色散的作用,故不同颜色的狭缝像分布于不同的方位。当人眼从缝隙像左方观看全息板时,通过不同颜色的缝隙像便可观看到该种颜色的物像。当人眼上下移动时,物象会产生出宛如彩虹一样的颜色变化,这也是此种全息显示图像名称的由来。
彩虹式全息显示图像技术的问世给全息显示注入了新的活力,众多研究者对其进行了不断的改进与发展,并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如将记录时的单缝变为多缝,可使同一角度观看的再现像具有与实物一样的彩色,或对黑白图像进行假彩色编码。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