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视频展播,请点击播放视频作者:北京金吉宏业科贸有限责任公司
激光产品的分类
I类激光:
其连续波功率很小,只达微瓦或 亚微瓦级,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危害, 一般不必釆取防范措施。例如:激光打印机等。
II类激光:
功率为(0.1-1)mW,仍属小功率范围,可以用肉眼观察。其输岀剂量不超过1类激光源的很大允许辐射剂量,虽不是安全的,但眼睛对这类激光源
光纤激光防护玻璃厂家
企业视频展播,请点击播放
视频作者:北京金吉宏业科贸有限责任公司
激光产品的分类
I类激光:
其连续波功率很小,只达微瓦或 亚微瓦级,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危害, 一般不必釆取防范措施。例如:激光打印机等。
II类激光:
功率为(0.1-1)mW,仍属小功率范围,可以用肉眼观察。其输岀剂量不超过1类激光源的很大允许辐射剂量,虽不是安全的,但眼睛对这类激光源看久了会自动生厌(眨眼)。
IIIA类激光:
其连续波输出功率达(1-5) mW, 通常应加防护措施,其工作区及激光源本身均应挂相应的警告标记,另外,利用光学仪器直视这类激光源会眼睛带来危害,也应加强防护。例如:YAG导光臂指示红光。
IIIB类激光:
其输岀功率为(5-500) mW,直接靠近这类激光源会对身体有危害;通过漫反射器观看这类激光源,距离在150mm以上。观看时间短于10s则是安全的。此类激光源应设警告标记。
IV类激光:
激光输出功率在0.5W以上,即使通过 漫反射也有可能引起危害,会灼伤皮肤,引燃可燃物。用户操作这类激光源时应特别小心。这类 激光源应配备明显的警告标记。例如:半导体激光、YAG激光、CO2激光。
操作激光设备时,必须注意安全防护
当我们在作业中要采取防护安全措施,需佩戴能够衰减激光波长的激光防护眼镜,穿戴耐火、耐热的防护服以及特定的防护手套和防护面罩等。
激光加工激光都属于四类激光,激光束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会烧皮肤、损坏眼睛。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护眼睛,千万不要把眼睛直接对着激光输出口,以免受到伤害。
激光防护安全标准
1960年诞生激光器以后,1963年就有人根据测得的视网的膜和皮肤的损伤阈值,提出激光器了很大允许照射量,随后世界上出现了名目繁多的安全标准达二、三十种以上(其中以美国的很多),但由于对操作阈的理解不同(是用显微镜能检查细胞损伤,是用检眼镜能看到损伤,还是可觉察的视觉功能下降),损伤阈是根据急性反应还是慢性反应,安全因素是取10还是1000等原因,使得提出的安全标准相差很大。
激光的安全与防护
1 采取相应措施:(1)甲类激光器发射的激光不引起任何生物学危险,可免于采取控制措施;(2)乙类激光器属低功率范围,波长0.4~0.7μm,功率小于1mW,长时间注视可能会引起视网的膜损伤,故要采取防护措施和使用警示牌;(3)丙类激光器属中功率范围,人受短时间照射就可能引起生物学损伤,故控制措施不可少。这类激光器的激光漫反射光束无危害;(4)丁类激光器属高功率范围,能产生危险的激光束反射激光束,人体短期直接或弥散性的暴露都会引起生物学损伤,必须采取严格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