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折弯机的优势作用
1、用户界面图形化
用户界面是数控折弯机系统与使用者之间的对话接口,图形用户界面要适合各种用户包括非用户的使用,通过窗口和莱单进行操作,可实现图形模拟、图形动态跟踪、和编程等功能。
2、科学计算可视化
信息交流已不再局限于用文字和语言表达,可以直接使用图形、图像、动画等可视信息。可视化技术可用于CAD/CAM、参数自动设定、刀具补
液压折弯机厂
数控折弯机的优势作用
1、用户界面图形化
用户界面是
数控折弯机系统与使用者之间的对话接口,图形用户界面要适合各种用户包括非用户的使用,通过窗口和莱单进行操作,可实现图形模拟、图形动态跟踪、和编程等功能。
2、科学计算可视化
信息交流已不再局限于用文字和语言表达,可以直接使用图形、图像、动画等可视信息。可视化技术可用于CAD/CAM、参数自动设定、刀具补偿、显示及加工过程的可视化等。
3、插补和补偿多样化
插补方式有直线插补、圆弧插补、圆柱插补、空间椭圆曲面插补、螺纹插补、极坐标插补、多项式插补等。补偿功能有垂直度补偿、间隙补偿、圆弧插补时过象限的误差补偿、螺距和测量系统误差补偿、刀具半径补偿、温度补偿等。
4、的内置
数控折弯机系统内装的PLC,可直接用梯形图或语言编程,可在线调试和在线编辑修改,建立自己的应用程序。
折弯机主电机不能启动的原因及措施
原因:
1、主电机启动电路故障,如:未释放急停按钮、电缆接线松动、24V控制电源等;
2、主电机启动部分的相关元器件故障,如:热继电器、断路器、交流接触器等过载保护或已损坏;
3、电源问题。
措施:
1、检查主电机启动电路是否有急停未释放、接线松动,24V控制电源;
2、检查主电机启动电路部分的元器件是否有过载保护,若有需分析原因,检查有无元件损坏;
3、检查三相电源是否正常。
数控折弯机使用中这些电源问题值得注意。
数控折弯机使用时,电源问题需要特别注意,这关系到人员和财产的安全,今天艾尔玛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数控折弯机使用中的电源问题。
1、非单一电源
有些数控折弯机设备增加一些机构,因走线方便,或与其他设备有动作关联,则新增机构的用电不是从该设备的电源切断开关下方引丝,而另外引线,从而违反了“把机械电气设备连接到单一电源上”的标准规定(GB/T5226.1─5.1)。当紧急情况时,切断设备上电源开关并不能切断设备的全部电源,是对人员造成危害的潜在隐患。
2、乱接中线到PE
仅以我国GB/T5226.1为例,其中5.1款明确规定,“在电气设备内部,中线和保护接地电路之间不应相联。也不应把PEN兼用端子在机械电柜内部使用。”我们曾经遇到不止一例改造后的机床,由于增加器件,需要AC220V电源,则直将三相380V中的一相与机床PE接地端接出构成AC220V,在增加三相用电器件后将其引出的中线接到了PE端子上。显然,若当某处因机械故障断开时,此时设备就成为一个对地有220VAC电压的带电体。此时的设备可对人员构成直接害。
一般情况,数控折弯机机床生产商根据规定,“只有在用户同意下才可使用中线。金属加工微信,内容不错,值得关注。使用中线时应在机械的技术文件(安装图和电路图)上表清楚,并应对中线提供标有N的单用绝缘端子。”因此,机床改造时切不可图省事乱接中线到PE,确保生产及维修人员的安全。
折弯机模具应该怎么选择?
一、
折弯机模具大致由上模,下模,导轨,模座四个部分组成。角度分88°90°和30°三种规格(特殊模具除外)
上模部分:直剑刀,直剑(大,小),鹅颈(大,中,小),30度尖刀,压平刀,简易模具,特殊模具,圆弧刀具等。
下模部分:双V槽 V4-V7等。
单V槽 V4等。
模座部分:单槽模座和双槽模座。
二、不同的材料因为他的本身结构不同,所使用的刀具也不相同,所产生的耐酸碱,抗拉强度,材料硬度,拉伸系数,可塑性等都不相同。选择模具时可根据机床的压力,结构,材质,工件展开尺寸,工艺要求,表面处理等进行合理选择。一般情况下,铁板类可选择下模的槽口宽度是材料厚度的5-6倍,不小于4倍,不大于8倍。不锈钢选择下模的槽口是材料厚度的6-8倍,不小于5倍。铝,铜类可选择下模的槽口是材料厚度的8-10倍(应避免折弯时表面产生裂纹)。
三.上模的选择根据工件的避位,避钉,避螺母等结构进行合理选择,工件需要左右避位时可选择或左右耳刀,也可以使用特殊模具。
下模根据工件的形状选择下模正装或下模反装,主要用于避位,避钉等。当工件的尺寸小于常规尺寸而展开尺寸偏小时,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可使用下模偏心的方法来完成,合理的偏心量为V槽宽度的1/4。
当V槽与材料厚度的比例为6倍时,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1mm)工件展开尺寸应增加或减少0.10mm。当增加到极则无明显变化。
特殊模具的选择根据它结构的本身形状,性能,尺寸,外观和机台的安全高度,机台的压力等进行合理利用。段差模的调整是根据工件段差的尺寸要求调整模具中间的填充物的多少来控制工件的尺寸。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