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是青岛早的军事人工码头建筑,现在是青岛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物和著1名风景游览点 。
青岛栈桥全长440米,宽8米,钢混结构。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1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桥南端筑半圆形防波堤,堤内建有民族形式的两层八角楼,名'回澜阁',游人伫立阁旁,欣赏层层巨浪涌来,'飞阁回澜
水上浮筒码头
青岛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是青岛早的军事人工码头建筑,现在是青岛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物和著1名风景游览点 。
青岛栈桥全长440米,宽8米,钢混结构。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1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桥南端筑半圆形防波堤,堤内建有民族形式的两层八角楼,名'回澜阁',游人伫立阁旁,欣赏层层巨浪涌来,'飞阁回澜'被誉为'青岛十景'之一。桥北沿岸,辟为'栈桥公园',园内花木扶疏,青松碧草,并设有石椅供游人憩坐,观赏海天景色
从李鸿章的奏折可知,在青岛的军事防御设施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晚清北方海防系统的一部分。而在胶澳建造的每座建筑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大铁码头就是专1供'下雷轮船'装卸水1雷、上煤运械而建造的海1军码头。栈桥是青岛早的军事人工码头建筑[7] 。该码头原称谓很多,有海1军栈桥、前海栈桥、南海栈桥、李鸿章栈桥、大码头等。另一座位于总兵衙门前方的'衙门桥'长100米,宽6米,亦称'蜗牛桥'。第三句是倒装,估计是刮起了东南风,有降雨的预兆,可以避免旱情了。这两座码头都是工程师自己设计的,是青岛早的码头。
柳州浮桥浮桥古时称为“舟梁”。它用船舟来代替桥墩,故又有“舟桥”之称,属于临时性桥梁。柳州地处柳江中游,江水浮桥穿城而过,将市区分为南北两岸,两岸的交通都依靠舟楫横渡。据史料记载,清顺治十年(1650年),南明晋王李国率兵至柳,为解决军1需过河的问题,曾搭浮桥于南门下。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的《灵山卫志》载:"小青岛在淮子口对岸,入海者必由之道"。这是关于柳州浮桥早的文字记载。

游艇码头,具有让游艇停泊,清洗,维修和游人上下船等功能。以往人们概念中的游艇码头多为钢筋水泥结构,但因为水位经常变化,此种结构的游艇码头往往不能满足要求,浮动码头可以适应不同的水位,始终与水面保持固定的距离,受到越来越多使用者的青睐。不过,组合式模块即浮筒所能建造的只是中小型游艇码头,大型的如货轮码头之类的需要其它具有更高承载力的材料来建。浮动码头的主体是浮筒。浮筒对于中小型游艇码头来说,浮力以及承载力都以足够,因为就算单层游艇码头不能满足还可以加为双层浮筒的游艇码头,两侧用铁框固定住,大大增加了游艇码头的浮力,保证了稳定性和安全性。利用浮筒为主体的浮动码头可以根据船体的尺寸,设计不同的码头。游艇码头可以根据需要铺设木板,这会一定程度上延长码头的使用寿命。海南游艇码头海南发展水上旅游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且区位优势明显,对国内外的旅游度假爱好者极具魅力,被公认为是适合发展邮轮、游船、游艇经济的地区,湛江考虑到游艇的数量不会很多,因此在湛江海湾规划设置四个游艇码头,其中一个是集餐饮、娱乐、住宿、商务、游艇停泊、维修保养、补给、驾驶训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游艇码头,另三个作为游艇短期或暂时停泊。 中澳友谊公园游艇码头主要结合中澳友谊公园的功能需要,服务于乘坐旅游观光船到公园旅游观光的游客。另一座位于总兵衙门前方的"衙门桥"长100米,宽6米,亦称"蜗牛桥"。渔港公园游艇码头主要服务于乘坐旅游观光船到渔港公园及霞山观海长廊游览的旅客。从而使霞赤两地观海长廊的海上通道得以形成,并形成了海陆结合的环形交通,是海上观海长廊的重要节点。周边已有较成型的餐饮业和海上城市等旅游设施,将使得这个游艇码头配套功能更。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