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跳蚤大危害
跳蚤很小,仅数毫米的体型。但跳蚤危害很大,它吸血传病,轻者疼痒难忍,重者引病魔上身。所以,防蚤灭蚤历来备受重视,关乎于身心健康、生活质量,乃至疾病防控。
跳蚤危害
跳蚤分布广泛,从南至北,由东到西,到处都能发现它的踪迹。虽然近年来,随着爱国卫生运动的深入开展,大部分地区跳蚤危害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但个别地区,跳蚤危害仍然严重
工厂灭蚊蝇收费
小跳蚤大危害
跳蚤很小,仅数毫米的体型。但跳蚤危害很大,它吸血传病,轻者疼痒难忍,重者引病魔上身。所以,防蚤灭蚤历来备受重视,关乎于身心健康、生活质量,乃至疾病防控。
跳蚤危害
跳蚤分布广泛,从南至北,由东到西,到处都能发现它的踪迹。虽然近年来,随着爱国卫生运动的深入开展,大部分地区跳蚤危害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但个别地区,跳蚤危害仍然严重,尤其部分农村地区仍饱受跳蚤困扰,甚至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这种情况下,如何适时灭蚤和有效灭蚤为各方所关注。
春季已过,炎夏到来,跳蚤更加蠢蠢欲动,进一步的跳蚤防治更是迫在眉睫。为助力配合各地灭蚤,完善“灭蚤攻略”,在此,我们将通过已参加过的灭蚤项目过程中的所见所得,结合功成灭蚤产品的特点,就灭蚤综合防制技术,与大家分享一二。
蜗牛生物学特征
说它是条牛,却不会拉犁,笑它力气小,背着屋子跑,大家都知道是谁吗”
在现代生物学分类系统中,蜗牛是低等的无脊椎动物,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蜗牛是陆地上常见的软体动物之一,约25000种,在各地都有分布。软体动物具有一些共同特征:无脊椎动物、柔软的身体、大多数具有碳酸钙质地的硬壳。一般西方不区分水生的螺类和陆生的蜗牛,汉语中的蜗牛泛指陆生种类,虽然包括不同科、属的动物,但形状都很相似。
一、蜗牛的形态特征蜗牛的整个躯体包括头部、腹足、躯干部和外壳。蜗牛活动时,头部和足部伸出壳外,当其受到意外刺激或其他不适条件时,立即缩入壳内。
头部:蜗牛的头部长着两对伸缩自如的触角,头部后方有一对较长的触角,触角顶端各长着一只眼睛,通过晃动触角的方式来获取“视线”,但是蜗牛的眼睛不能聚焦,视力模糊,在微弱的光线下能看6cm左右,强光下只能看4-5mm。口在头部的腹面,正好适合蜗牛爬着觅食和索食。里面有一条用来帮助进食的锯齿状舌头,称之为齿舌。资料介绍蜗牛的舌布满了26000颗牙齿,被称为世界上牙齿的动物。口的两缘有两对触角,触角的感觉很灵敏,它们的作用就像人的口唇一样。
腹足:在蜗牛的腹部形成发达宽大的脚,运动时,通过肌肉伸缩作波状蠕动,称为腹足。爬行中腹足会分泌粘液,粘液起到隔垫作用,保护腹足,其中粘液的润湿性,有助于蜗牛爬行。就算这样,蜗牛在全速爬行的情况下,每小时也只能爬8-40米。
蜗牛壳:在蜗牛进化的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柔软的身躯,抵御外界伤害,产生了“壳”。蜗牛有各种各样的壳,一般呈螺旋形,它是由蜗牛的外套膜的表皮分泌而成的。贝壳的形状和构造变化很大,每一种蜗牛都具有的形态,因此蜗牛贝壳形态是分类学上的重要特征。
常见的蜗牛种类
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属玛瑙螺科Achatinidae的一种贝类生物,又称非洲大蜗牛,爬行时体长约7-8cm,贝壳高可达20cm左右,壳径可达9.6cm。从外部形态特征上看,螺体呈卵圆形,螺旋部呈圆锥形,体螺层庞大, 壳的缝合线明显, 壳面多数呈黄色或深黄底色, 带有焦褐色雾状花纹。非洲大蜗牛是一类危害严重的外来蜗牛,原产于非洲东部沿岸,目前, 该螺已扩散至我国广东、香港、云南、广西、湖南、福建及台湾等地, 并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
3.2 灰巴蜗牛 灰巴蜗牛Bradybaena ravida属巴蜗牛科Bradybaenidae的贝类生物,体长约3-3.6cm,壳高3cm以下,壳径3.5cm以下。贝壳呈卵球形,右旋,壳面呈黄褐色,并具有细致而稠密的生长线和螺纹。螺层数5-6个,螺层突出。分布我国大部分省区。
3.3 白玉蜗牛 白玉蜗牛属玛瑙螺科Achatinaidac,是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的一个变异品种,也称白玉蜗牛。贝壳呈圆球形,壳高28~35mm,宽45~60mm。壳质厚而坚实,不透明,有5.0~5.5个螺层,呈低圆锥形。壳面呈深黄褐色或黄褐色,有光泽,并有多条黑褐色带。壳顶钝,成体的脐孔被轴唇遮盖。壳口呈椭圆形,口缘锋利,内质呈淡黄色或淡褐色。原产于非洲东部,由于生长快、个体大、繁殖力强,已被国内外的美食家所接受,是食用蜗牛中的,其作为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和动物性蛋白饲料,被广泛利用。
3.4 其他种类 蜗牛的种类有很多,目前在我们周围常见的还有一些烟管螺、大脐蜗牛等种类。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