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是“物流3据了解,RFID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通信技术,特别适合用于自动化控制。它的原理就是把一个“RFID电子标签”附着于可跟踪的物品上,并通过远距离读写器对相关物品的信息进行识别和读写。该标签中包含了电子存储的信息,数米之内都可以识别。 目前,许多行业都运用了射频识别技术。比如,将标签附着在一辆生产中的汽车上,厂方便可以此车在生产线上的进度。人士表明,RFID技术是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RFID技术是“物流3
据了解,RFID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通信技术,特别适合用于自动化控制。它的原理就是把一个“RFID电子标签”附着于可跟踪的物品上,并通过远距离读写器对相关物品的信息进行识别和读写。该标签中包含了电子存储的信息,数米之内都可以识别。 目前,许多行业都运用了射频识别技术。比如,将标签附着在一辆生产中的汽车上,厂方便可以此车在生产线上的进度。人士表明,RFID技术是“物流3.0时代”迈向“工业4.0时代”的一项关键信息技术。“通过这一技术可以实现入库、盘仓、数据报表等物流操作远程、可视化,也可以实现出库、分拣找货;同时,在收货环节可以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至少可以为企业节省1/3的成本。”

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可按十年期划分
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可按十年期划分如下:
1940-1950年: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射频识别技术,1948年奠定了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基础。
1950-1960年:早期射频识别技术的探索阶段,主要处于实验室实验研究。
1960-1970年: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开始了一些应用尝试。
1970-1980年:射频识别技术与产品研发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各种射频识别技术测试得到加速。出现了一些早的射频识别应用。
1980-1990年:射频识别技术及产品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各种规模应用开始出现。
1990-2000年:射频识别技术标准化问题日趋得到重视,射频识别产品得到广泛采用,射频识别产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2000年后:标准化问题日趋为人们所重视,射频识别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有源电子标签、无源电子标签及半无源电子标签均得到发展,电子标签成本不断降低,规模应用行业扩大。

可写标签系统才需要编程器
在RFID 系统中,信号发射机为了不同的应用目的,会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典型的形式是标签(TAG)。标签相当于条码技术中的条码符号,用来存储需要识别传输的信息,另外,与条码不同的是,标签必须能够自动或在外力的作用下,把存储的信息主动发射出去。 只有可读可写标签系统才需要编程器。编程器是向标签写入数据的装置。编程器写入数据一般来说是离线(OFF-LINE)完成的,也就是预先在标签中写入数据,等到开始应用时直接把标签黏附在被标识项目上。也有一些RFID应用系统,写数据是在线(ON-LINE)完成的,尤其是在生产环境中作为交互式便携数据文件来处理时。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