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车间建设路径
数字化车间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数字化车间建设可遵循以下实施策略。
1、根据自身企业实际,规划设计数字车间建设
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基于企业战略进行智能制造的设计。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车间建设之前,一定要领导出面并持续关注,在企业战略目标指导下进行系统规划,逐步厘清企业存在的问题、建设目标、解决思路和实施步骤,调动企业
3D数字化工厂软件
数字化车间建设路径
数字化车间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数字化车间建设可遵循以下实施策略。
1、根据自身企业实际,规划设计数字车间建设
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基于企业战略进行智能制造的设计。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车间建设之前,一定要领导出面并持续关注,在企业战略目标指导下进行系统规划,逐步厘清企业存在的问题、建设目标、解决思路和实施步骤,调动企业各方资源,通力合作,避免信息化部门或车间等单一部门孤军作战,通过工艺优化、组织优化、流程优化、管理优化等工作,为数字化车间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2、根据生产过程主要痛点,先易后难,扎实推进数字车间建设
首先要聚焦痛点。根据痛点明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比如,是生产效率不高,是产量不稳定,还是生产过程不透明等,并以问题为导向,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案。其次,还需要分步实施,扎实推进。从设备互联互通做起,因为设备通讯、数据采集这些内容都是客观因素,不太涉及人员、管理等主观因素,实施的可控性强,成功率高。项目成功后,大家对信息化建设的信心与热情就会增加,就会主动要求更多的改进与功能扩展。再在前面成功实施的基础上,逐渐推进到MES等涉及人员、管理等信息化系统。
2、在数字车间建设中,要大力推进精益管理
在生产车间部署无线定位网络,将人与物、物与物的关系实时线上展示,再结合MES(制造执行系统)平台,打造一个全息可视化的车间,可以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多余操作、多余流程,并剔除冗余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可以将品控工作融入全生产过程,跟踪监测产品生产全过程,检验出不良品,在生产环节即可隔离不良产品,减少质检工作量,提高成量;可以自动化采集设备运行数据、人员轨迹数据等,监测设备状态,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智慧工厂
智慧工厂是现代工厂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是在数字化工厂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的技术和设备监控技术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清楚掌握产销流程、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减少生产线上人工的干预、即时正确地采集生产线数据,以及合理的生产计划编排与生产进度。并加上绿色智能的手段和智能系统等新兴技术于一体,构建一个节能的、绿色环保的、环境舒适的人性化工厂。是智能化理念在制造业的实际应用的结果。
工厂数字化转型蓝图
工业企业已经在数字化工厂的建设和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能够迅速可靠地生产出更多定制化、高质量的产品服务于市场。对于许多没有打算建设数字化工厂的企业而言,缺乏一套数字化的愿景和企业文化是让它们裹足不前的很大阻碍。
数字化愿景不仅只是考虑各项技术,而且还定义了这些技术如何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和企业生态圈中相互配合。阻碍企业制定数字化工厂计划的其他因素还包括机会不定、经济效益不明、投资代价不菲。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企业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套清晰的愿景,更需要一张切实可行的数字化路线图。普华永道思略制定了一套由六个环节组成的蓝图,协助企业制定或优化路线图成功应对通向数字化工厂和工业4.0 道路上的各项挑战
数字化工厂
对于数字化工厂,德国工程师协会的定义是:
数字化工厂(DF)是由数字化模型、方法和工具构成的综合网络,包含仿真和3D/虚拟现实可视化,通过连续的没有中断的数据管理集成在一起。数字化工厂集成了产品、过程和工厂模型数据库,通过可视化、仿真和文档管理,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过程所涉及的质量和动态性能。
在国内,对于数字化工厂接受度很高的定义是:
数字化工厂是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中,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仿真、评估和优化,并进一步扩展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是现代数字制造技术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主要作为沟通产品设计和产品制造之间的桥梁。从定义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数字化工厂的本质是实现信息的集成。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