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根据国内外对其的新研究成果对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特性以及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厌氧反应器的容积负荷、上升流速和去除率均分别高20kgCOD/m3。d、5m/h和90%。厌氧颗粒污泥体型规则呈球形,VSS/TSS≥0。7,沉降速度50-150m/h,粒径0。5-2mm,颗粒度大于90%,大比产速率≥400mlCH4/gVSS。IC反应器,即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相似由2层
好氧颗粒污泥
文章根据国内外对其的新研究成果对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特性以及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厌氧反应器的容积负荷、上升流速和去除率均分别高20kgCOD/m3。d、5m/h和90%。厌氧颗粒污泥体型规则呈球形,VSS/TSS≥0。7,沉降速度50-150m/h,粒径0。5-2mm,颗粒度大于90%,大比产速率≥400mlCH4/gVSS。

IC反应器,即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相似由2层UASB反应器串联而成。其由上下两个反应室组成。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时,其进水负荷可提高至35~50kgCOD/(m3d)。有学者研究表明,不添加碳源,颗粒污泥的形成比较困难[1]。可见,适当比例的碳源对促成颗粒污泥形成是必要的。厌氧颗粒污泥,厌氧活性污泥。

厌氧颗粒污泥是处理有机废水时生成的富含各种厌氧微生物种群的污泥,是具有自我平衡性能的微生态系统,其中包含了降解原废水中各种有机污染物的的种群,能处理各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厌氧生物启动。文章根据国内外对其的新研究成果对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特性以及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

有学者研究表明,不添加碳源,颗粒污泥的形成比较困难[1]。可见,适当比例的碳源对促成颗粒污泥形成是必要的。厌氧颗粒污泥因其优于絮状污泥的沉降性及高的污泥浓度,抗水力负荷和冲击负荷的能力大大增强,使得第三代厌氧生物反应器的发展应用成为可能,对厌氧水处理工艺有着巨大的贡献。为了能够顺利培养出颗粒污泥,对于偏碳水化合物类的污水需要添加N与P。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