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表面喷涂附着力增进剂的应用原理
金属表面附着力促进剂属于高分子型附着力增进剂,适用于金属底材增进油漆在其表面的附着力,尤其对非铁金属,如:铝合金、锌合金、不锈钢、水镀电镀面等具有良好的漆膜附着力提升作用。对于金属底材的喷漆涂装来说,解决了油漆能否牢固附着于底材的关键问题。
金属底材由于与空气接触之后会生成一层氧化膜,表面自由能相对降低,再加上例如不锈钢等金属材质表面较为
表面涂装处理
金属表面喷涂附着力增进剂的应用原理
金属表面附着力促进剂属于高分子型附着力增进剂,适用于金属底材增进油漆在其表面的附着力,尤其对非铁金属,如:铝合金、锌合金、不锈钢、水镀电镀面等具有良好的漆膜附着力提升作用。对于金属底材的喷漆涂装来说,解决了油漆能否牢固附着于底材的关键问题。
金属底材由于与空气接触之后会生成一层氧化膜,表面自由能相对降低,再加上例如不锈钢等金属材质表面较为光滑等,影响油漆在底材上的附着力。例如常规UV涂料对金属很难获得较理想的附着力,这可能因为金属底材为致密表面,有机涂料无法渗透吸收,有效接触界面较低,无法形成渗透锚固结构。另一个原因可能与大部分酯化树脂和单体较高的固化收缩率有关系,固化收缩产生的内应力很大程度上反作用于漆膜涂层对金属基材的黏附力。
粉末静电喷涂工艺流程
粉末静电喷涂的基本原料
用室内型环氧聚酯粉末涂料。它的主要成分是环氧树脂、聚酯树脂、固化剂、颜料、填料、各种助剂(例如流平剂、防潮剂、边角改性剂等).粉末加热固化后在工件表面形成所需涂层。辅助材料是压缩空气,要求清洁干燥、无油无水[含水量小于1.3g/m3、含 粉末静电喷涂的施工工艺
静电高压60-90kV。电压过高容易造成粉末反弹和边缘麻点;电压过低上粉率低。
静电电流10~20μA。电流过高容易产生放穿粉末涂层;电流过低上粉率低
流速压力0.30-0.55MPa.流速压力越.高则粉末的沉积速度越快,有利于获得预定厚度的涂层,但过高就会增末用量和喷的磨损速度。)
雾化压力0.30~0.45MPa。适当增大雾化压力能够保持粉末涂层的厚度均匀,但过高会使送粉部件磨损。适当降低雾化压力能够提高粉末的覆盖能力,但过低容易使送粉部件堵塞。
清压力0.5MPa。清压力过高会加速头磨损,过低容易造成头堵塞。
供粉桶流化压力0.04~0.10MPa。供粉桶流化压力过高会降低粉末密度使生产效率下降,过低容易出现供粉不足或者粉末结团。
喷口至工件的距离150~300mm。喷口至工件的距离过近容易产生放穿粉末涂层,过远会增末用量和降低生产效率。
输送链速度4.5~5.5m/min。输送链速度过快会引起粉末涂层厚度不够,过慢则降低生产效率。
粉末静电喷涂的主要设备
喷和静电控制器
喷除了传统的内藏式电极针,外部还设置了环形电晕而使静电场更加均匀以保持粉末涂层的厚度均匀。静电控制器产生需要的静电高压并维持其稳定,波动范围小于10%。
汽车零部件喷塑是一种表面的处理工艺。涂料是由特种树脂、颜料、填料、固化剂等添加剂按一定比例混合,经热挤压、破碎、筛分等工艺制备而成。在室温下贮存、静电喷涂或流化床浸涂,然后加热烘烤熔融固化,形成光滑光亮涂膜,达到装饰和防腐的目的。
使用油漆工艺进行油漆时,需要经过喷涂底漆、刮腻子、水磨、喷漆、喷漆等十多道工序,加工周期为七到十天。然而,喷塑过程只需要喷涂、固化和冷却三个步骤即可一次性形成薄膜。涂装工艺大大简化,生产周期缩短,产品可在同生产。
与涂料相比,粉末涂料可直接施涂于被涂物体表面,经烘烤固化后形成涂膜,未涂覆的粉末可回收到供粉系统中使用,从而大大减少了表面涂料的用量。
粉末涂料一次涂膜可获得50~300μm厚的漆膜,在厚漆膜涂膜过程中不易产生滴落或停滞,无溶剂,厚膜涂膜无缺陷,角部覆盖率也很高。但一次漆膜厚度一般为5-20μm。如果要获得厚膜层,须经过多次涂层才能获得。
汽车零部件喷塑在操作过程中,如果颜色发生变化,要对喷、送粉机、喷粉室、粉管、回收系统等进行清洁,否则会严重影响涂层。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