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的主要特征规格怎么选择
数控机床已发展成品种繁多、可供广泛选择的商品,在机型选择中应在满足加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越简单越好。例如,车削中心和数控车床都可以加工轴类零件,但一台满足同样加工规格的车削中心价格要比数控车床贵几倍,如果没有进一步工艺要求,选数控车床应是合理的。
数控机床的规格是几个数控轴的行程范围和主轴电机功率。一般情况下加工工件的轮廓尺寸应
机床厂
数控机床的主要特征规格怎么选择
数控机床已发展成品种繁多、可供广泛选择的商品,在机型选择中应在满足加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越简单越好。例如,车削中心和数控车床都可以加工轴类零件,但一台满足同样加工规格的车削中心价格要比数控车床贵几倍,如果没有进一步工艺要求,选数控车床应是合理的。
数控机床的规格是几个数控轴的行程范围和主轴电机功率。一般情况下加工工件的轮廓尺寸应在机床的加工空间范围之内,选用工作台面比典型工件稍大一些是出于安装夹具考虑的。而且要考虑机床工作台的允许承载能力,以及工件是否与机床交换刀刀具的空间干涉、与机床防护罩等附件发生干涉等系列问题。
数控机床的主电机功率在同类规格机床上也可以有各种不同的配置,一般情况下反映了该机床的切削刚性和主轴高速性能。在现代中小型数控机床中,主轴箱的机械变速已较少采用,往往都采用功率较大的交流可调速电机直联主轴,甚至采用电主轴结构。这样的结构在低速中扭矩受到限制,即调速电机在低转速时输出功率下降, 为了确保低速输出扭矩,就得采用大功率电机,所以同规格机床数控机床主轴电机比普通机床大好几倍。
近年来数控机床上高速化趋势发展很快,主轴从每分钟几千转到几万转,直线坐标移动速度从(10~20)m/min上升到80m/min以上,当然机床价格也相应上升,用户单位必须根据自己的技术能力和配套能力做出合理选择。例如,立式加工中心上主轴转速可达(50000~80000)r/min,除了一些加工特例以外,一般相配套的刀具就很昂贵。
对少量特殊工件仅靠三个直线坐标加工不能满足要求,要另外增加回转坐标(A、B、C)或附加工坐标(U、V、W)等,目前机床市场上这些要求都能满足,但机床价格会增长很多,尤其是对一些要求多轴联动加工要求,如四轴、五轴联动加工,必须对相应配套的编程软件、测量手段等有考虑和安排。
在数控机床使用过程中怎么样能发现问题
数控机床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的控制在其使用参数范围内,否则可能会对机床造成损坏,比如:加工中心、数控铣床在工作台上放置的工件及其夹具辅具等不得超过工作台的'承重,否则会对运动导轨造成损伤;切削力尽量不要过载,否则会造成传动机构的损坏、失效,更严重的会由于电流过大烧掉主轴电机或进给轴电机等。同时,还要尽量避免机床的固有频率,以防产生谐振,影响加工精度,甚至引起切削刀具、机床部件的损坏。在机床使用中,我们可以充分调动我们的各种感官,进行听、摸、看、闻等,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听声响,机床在运转时,都会有一定的声音,但是我们也要注意是否有异常的声响,比如:气管爆裂漏气的声音、润滑系统“嗒嗒嗒"突然变化了的声音、刀具切削的“吱吱吱"等,出现这类异常声音,一定要及时停车,防止事态扩大。
(2)摸机床的温度,机床在运行时,有一定的温度升高是正常的,因为运转过程当中存在摩擦的作用,从而产生热量,一般情况下,当机床运转达到一定时间,就会达到热的平衡,也就是温度基本保持恒定,大体在50-60度,如果拿手放上去,不敢停留,说明这时温度就偏高了,应检查润滑是否充分。
(3)看机床的工作条件差的部位,由于数控机床在加工的时候,大部分时候要喷淋冷却液,一次来冲洗、冷却工件和刀具,这样有碎铁屑、切削液就使得部分部位工作条件很差,尤其是数控机床上刀架前后移动的行程开关,极有可能冲进去碎铁屑,使其触头的伸缩不够灵活,这时我们就要手勤,及时的清理。另外,在部分切削加工时,还可能会产生带状铁屑,容易缠绕在刀具、工件上,影响冷却的效果及产生挤压,对刀具造成破坏,也需要进行及时的清理。
(4)闻味道,闻是否有异味,主要是电器管线刺鼻的焦糊味。
机床行业的发展。
根据发布年度
机床市场的相关数据可知,2019年整年金属切削机床达到了41.6万台的产量,相比2018年产量降低了18.8%,而在2012年金属切削机床的产量却高达88.23万台。在2020年开年疫情耽搁的情况下,无疑给机床业雪上加霜,在前两个月份切削机床的产量更是下降44.6%,而全种类机床的出口量也降低了27.1%。在各个机床公司的产值排名中,十多年前占据名两个席位的机床业,如今却全部被德美日揽入怀中,机床业到底怎么了?
短短上十年我国曾经的两大机床企业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在2008年产值的机床制造企业中,沈阳机床和大连机床分别占据第八和第十的席位。
此时为的机床企业为德国通快、日本山崎马扎克和德国吉德曼,机床企业此时技术实力也呈现出上升阶段。但经过上十年机床行业的飞速发展后,我们发现此时世界机床的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当年德国吉德曼与日本森精机两家机床合并到了一起,台湾机床公司友嘉也榜上有名,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机床企业中,沈阳机床和大连机床已不见其踪影。
国内机床企业的破局需要从内外两个因素上着手传统低端机床产量需求逐渐降低、利润空间实在有限,国产数控机床的市场小、在欧美对机床需求量的地区市场开拓难度大,因为其面对的竞争对手都是日德老牌机床企业,这些都是影响机床企业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
而在内部因素、也就是机床企业的发展模式和技术人才引进等方面,都涉及到一个词语――管理,如何不被短期市场所迷惑,如何在机床领域提前布局,拥有一个完善的发展思路,这些都是机床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我们也仅能较浅的分析这类因素。
我国机床工业曲折的发展历程
新工业化奠基时期,对
机床工业高度重视。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内,我国已形成了以“十八罗汉”和“七院一所”骨干企业院所为代表的机床工业布局。1960-1970年代,为冲破国外技术,协调各部委和力量,组织了数次机床技术攻关。比如“二五”时期,为解决建设急需,决定成立由计委、科委、一机部、二机部等领导组成的“精密机床规划(6人)领导小组”,由李富春副直接领导,在一机部二局(机床局)设立战役办公室,目标是用10年的时间(1960-1970年),经过自主研发,拿下一批的精密机床、关键零部件及相关的检测仪器。在体制下,这一阶段的努力形成了一大批成果,其中上海机床厂(外圆磨床,圆度精度0.5μ)和昆明机床厂(坐标镗床)被评为功勋厂。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西方基本实现了机床数控技术的普及。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机床产品基本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动操作技术水平。面对巨大的技术差距,我国大力引进西方技术,合资合作,力争尽快消化和普及数控技术。但因种种原因,效果不很理想。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原机械部所属企业全部下放地方。90年代初,我国大幅降低机床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