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部分水泥生产企业对使用水泥助磨剂后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关注不够,是否使用水泥助磨剂,主要取决于企业能否获得直接经济效益,而一些常用的醇胺类水泥助磨剂,由于成本较高,使用此类水泥助磨剂后,水泥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够大,这些企业就没有积极性,或者只是在水泥销售旺季使用。加上部分水泥助磨剂生产企业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跟不上,也制约了水泥企业选择、使用水泥助磨剂的积极性。水泥只是一
水泥增强剂用途
我国部分水泥生产企业对使用水泥助磨剂后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关注不够,是否使用水泥助磨剂,主要取决于企业能否获得直接经济效益,而一些常用的醇胺类水泥助磨剂,由于成本较高,使用此类水泥助磨剂后,水泥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够大,这些企业就没有积极性,或者只是在水泥销售旺季使用。加上部分水泥助磨剂生产企业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跟不上,也制约了水泥企业选择、使用水泥助磨剂的积极性。水泥只是一个中间产品,其质量的优劣,终都要以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来评价。2008年6月实施的《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中规定.水泥粉磨时允许加入助磨剂,其加入量应不超过水泥质量的0。因此,水泥助磨剂产量的“底线”也应该是混凝土的质量性能,尤其是耐久性与安全性。具体地说,水泥助磨剂不仅要对水泥生产过程中的节能高产做贡献,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水泥产品的社会责任,即:对混凝土的性能负责、对建筑工程质量百年大计负责。
水泥助磨剂在国际上已有70多年的应用历史,其简单、的特点已被越来越多的水泥生产企业所认可。与水泥工业其他“节能减排”途径相比,应用水泥助磨剂几乎不需要增加任何的固定资产投资,直接掺入后,经济效益相当可观。一方面,使用水泥助磨剂能够提高水泥磨机的台时产量,从而直接降低了粉磨电耗;另一方面,因水泥助磨剂还可以激发工业废渣的活性,减少水泥中的熟料使用量,从而节省了因生产熟料而造成的煤、电消耗,并降低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在实现“节能”效果的同时,也达到了“减排”的目的。如水泥标准本身已有指标限制的、水泥使用时属于施工性能(且是易于测定的性能)的某些指标,由于在使用时各种工程的要求会有所差别,可以只规定低限。
对水泥企业在使用助磨剂过程中出现的某些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以帮助水泥企业正确认识和使用助磨剂。
使用助磨剂后,为何水泥凝结时间延长
其实,这个现象很容易解释。国内的助磨剂多为复合型,水泥企业使用助磨剂的目的多为增加混合材掺量,而混合材掺量增加后,推迟了水泥水化环境形成水化产物结晶浓度的时间,宏观上表现为水泥加水后形成初始强度的时间,结果凝结时间被延长了。此外,助磨剂中复配有含多种O H -、-C O O H 的有机表面活性剂,以增加助磨效果。另一方面,因水泥助磨剂还可以激发工业废渣的活性,减少水泥中的熟料使用量,从而节省了因生产熟料而造成的煤、电消耗,并降低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在实现“节能”效果的同时,也达到了“减排”的目的。而恰恰是由于表面活性作用,使得这些多羟基化合物在固-液界面产生吸附,羟基在水泥粒子表面的C a2+表面形成吸附膜,或水泥粒子表面的O2-形成氢键,或-C O O H 与C a2+、M g2+在前行环境中形成不稳定的络合物沉积在水泥颗粒表面,控制了加水初期液相中C a2+的浓度,以上诸多因素阻碍了水泥水化过程,改变了初始结果形成的时间,因此凝结时间就被延长了。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