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滇池流域29条入湖河流2009年7~8月丰水期着生藻类和底栖动物调查数据与2009年逐月水质监测数据,通过运用因子分析、典型对应分析和等级聚类分析,来探讨入湖河流水生生物群落结构与水质污染因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以期为流域综合管理提供基础,结果表明,滇池流域入湖河流在水生生物调查期间共检出着生藻类5门18科24属,以硅藻门的舟型藻属(Navicula)为优势属,底栖动物3门
苏州必蓝
本文基于滇池流域29条入湖河流2009年7~8月丰水期着生藻类和底栖动物调查数据与2009年逐月水质监测数据,通过运用因子分析、典型对应分析和等级聚类分析,来探讨入湖河流水生生物群落结构与水质污染因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以期为流域综合管理提供基础,结果表明,滇池流域入湖河流在水生生物调查期间共检出着生藻类5门18科24属,以硅藻门的舟型藻属(Navicula)为优势属,底栖动物3门7科8属,以环节动物门的水丝蚓属(Limnodrilus)为优势属;
环境保护(简称环保)由于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过于严重,首先引起工业化的重视而产生的,利用法律法规和舆论宣传而使全社会重视和处理污染问题。
环保,全称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研发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保护1.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明确描述了杀虫剂DDT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环境作用,由于该书的警示,美国开始对剧虫剂问题进行调查,并于1970年成立了环境保护局,各州也相继通过禁止生产和使用剧虫剂的法律。由于此事,该书被认为是20世纪环境生态学的标志性起点。2.1972年6月5日至16日由联合国发起,在斯德哥尔摩召开“届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的《人类环境宣言》,是环境保护事业正式引起重视的开端。也参加了这个会议。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m左右。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凡是妨碍土壤正常功能,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物质,都叫作土壤污染物。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