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3日起施行的《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解释》,细化了在知识产权领域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相关规定。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如何与行政罚款、刑事罚金有效衔接,主观要件上如何更好地适用“故意”和“恶意”,法定赔偿是否可以作为惩罚性赔偿的基数,惩罚性赔偿是否适用没有知识产权特别法规定的法域等问题,亟待进一步探究,以使法律实务更具可操作性。
若知识产权权利人又通过
知识产权打官司价格
2021年3月3日起施行的《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解释》,细化了在知识产权领域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相关规定。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如何与行政罚款、刑事罚金有效衔接,主观要件上如何更好地适用“故意”和“恶意”,法定赔偿是否可以作为惩罚性赔偿的基数,惩罚性赔偿是否适用没有知识产权特别法规定的法域等问题,亟待进一步探究,以使法律实务更具可操作性。
若知识产权权利人又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请求被告承担“填平性赔偿+N倍惩罚性赔偿”的民事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公an机关前期已经收集了大量证据,其中有些证据往往靠个体自身力量是无法及时收集的。通过刑事措施收集的证据证明效力更高、材料更,大大减轻了权利人收集证据的成本,也使得诉讼请求终得到法院支持的可能性增大。该案中,侵权人可能就会因一次侵权行为就承担“填平性赔偿+N倍惩罚性赔偿+有期徒刑+罚金+从业禁止”的严重不公平的法律后果。
关于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适用的法域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民法典》1185条规定:“侵害他人知识产权,情节严重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这标志着基本法的法律位阶规定了在知识产权领域实施惩罚性赔偿。目前,《专利法》第71条、《著作权法》第54条、《商标法》第63条、《反不正当竞争法》17条均对知识产权相关领域适用惩罚性赔偿作了规定。知识产权特别法领域之外是否可以适用惩罚性赔偿,目前尚没有明确定论。
复合
知识产权的复合性是指,其内容既包括人身权利又包括财产权利。所谓人身权利,又可以称为精神权利,是指权利与取得智力成果的人的人身不可分离,是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反映。例如,作者在其作品上署名的权利,或对其作品的发表权、修改权等。所谓财产权利,又可以称为经济权利,是指智力成果被法律承认以后,权利人可利用这些智力成果取得报酬或者得到奖励的权利。例如,根据《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知识产权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