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推行行政审批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部分省、区、市开始探索各式各样建设
项目环评文件内容简化的环评审批管理模式。优化简化环评审批是环评审批体制改革的趋势,但也容易造成只要有规划环评就
可以直接简化建设项目环评的冒进思路,规划环评对建设项目环评的指导作用及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内容简化的条件和要求。
(二)能
那些需要做环评
近年来在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推行行政审批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部分省、区、市开始探索各式各样建设
项目环评文件内容简化的环评审批管理模式。优化简化环评审批是环评审批体制改革的趋势,但也容易造成只要有规划环评就
可以直接简化建设项目环评的冒进思路,规划环评对建设项目环评的指导作用及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内容简化的条件和要求。
(二)能够独立编制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
(三)具备12名以上环境影响评价专职技术人员,其中至少有6名登记于该机构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专职技术人员中还应当至少有2名注册于该机构的核安全工程师。
评价范围为环境影响报告表的评价机构,应当具备8名以上环境影响评价专职技术人员,其中至少有2名登记于该机构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其他人员应当取得环境影响评价岗位证书;
(四)配备工程分析、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生态、固体废物、环境工程等方面的技术人员。
评价范围为环境影响报告表的评价机构,需配备工程分析、环境工程、生态等方面的技术人员;
(五)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价范围内的每个类别应当配备至少2名登记于该机构的相应类别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且至少1人主持编制过相应类别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六)具有健全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体系;
(七)配备与评价范围一致的专项仪器设备,具备文件和图档的数字化处理能力,有较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
我国《环境评价法》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审查库管理办法》都对参与环评进行了相关的规定,但是仍然不足。目前我国专
家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途径主要有:首先,规划编制机关在编制环评报告书, 有必要时邀请对项目的环境影响作出评价;第二,在对环评报告书进行评审,主管部门组织审查小组时,会邀请部分环境参与;第三,以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开展环评
公众参与时,项目方会邀请部分环境发表意见。目前的制度均是由建设方、环评机构或者请,才进入到环评的过程,只能被动地接受邀请才能发表意见。这大大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产生是为了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环评通过环保局审核后会公示在网站上(但是,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这项制度能否充分发挥效用,关键在于环境影响评价对象范围的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对象的变化促进具体制度规范的完善,有助于环境影响评价实际有效实施,更好的实现环境保护的终目的。环评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分别为引入期、建设期、发展期、成熟期和问题高发期。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