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D里面储存的是直流电,只要按下“”按钮后就会马上释放一股电流通过心脏,使所有的心肌细胞包括“夺权”瞎指挥的细胞停止活动,这种强度的电流仅仅让这些细胞的电活动停止短短几秒钟而几乎不损伤其他部位,如果窦房结还有正常功能,它会乘机在这几秒的空白时间内接管“指挥权”再次自动地形成电活动来指挥心脏跳动,这样就恢复了正常的节律。
所以说除颤是在窦房结功能存在,只是被“其他部位”夺权“瞎指挥”的情
自动ZOLL生产
AED里面储存的是直流电,只要按下“”按钮后就会马上释放一股电流通过心脏,使所有的心肌细胞包括“夺权”瞎指挥的细胞停止活动,这种强度的电流仅仅让这些细胞的电活动停止短短几秒钟而几乎不损伤其他部位,如果窦房结还有正常功能,它会乘机在这几秒的空白时间内接管“指挥权”再次自动地形成电活动来指挥心脏跳动,这样就恢复了正常的节律。
所以说除颤是在窦房结功能存在,只是被“其他部位”夺权“瞎指挥”的情况下才有用,而我们平时遇到的大多数“猝死”的患者就属于这种情况,通常这个“其他部位”往往是心室,发生夺权的方式是“颤动”,因此叫“室颤”。
对于除颤仪的使用,很多人不敢,这很正常。在普通人的逻辑中,除颤仪是用电去打,并且这时候本来就是半死不活,所以很害怕用了后死掉了家属会怪使用除颤仪的人把了。
除颤仪只是在有室颤的时候才放电。
AED会自动进行心律分析,分析之后,AED会自动提示“建议”或者“不建议”。如提示建议,AED会自动充电,并在充电后闪烁放电按钮,同时会自动提示周围人群“不要接触”,尽快按下放电键。
因此,不必担心判断失误而电错人,原因在于AED会自动分析,如果不是室颤,主机不会充电,更不会语音提示让你“”。
用了AED后死掉了家属怪使用除颤仪的人怎么办?
不必担心没有救回来会承担法律责任,于理来讲:《人民共和国总则》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于情来讲:本来就奄奄一息,出手相救,还有希望,不出手相救,必死无疑。如果真的遇到家属怪使用者的话,相信法律和舆论都会力挺施救者。
AED,全名“自动体外除颤仪”,便携、易操作,非人士使用,只需开机按照语音提示执行即可,号称“傻瓜式急救神器”。心源性猝死发生率为41.8/10万人,年发数超54万人,通过AED对心源性猝死患者进行院外急救,4分钟内对心搏骤停者进行复苏抢救,大概率救人一命。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