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病
【症状】
感病的植株,幼叶淡灰色,叶变扭曲,上覆一层,严重时叶片枯萎、花朵小而少,甚至不能开花,病菌也可浸染花柄、茎等部位。
【病原菌及发病规律】
病原为蔷薇单丝壳茵(Sphaerotheca pannosa)。病菌以菌丝体在病芽、病叶或病枝上越冬。病害与气温关系密切,当气温17-25℃时为发病盛期,即4-5月、9-10月为发病盛期。
【防
灭臭虫服务公司
蔷薇病
【症状】
感病的植株,幼叶淡灰色,叶变扭曲,上覆一层,严重时叶片枯萎、花朵小而少,甚至不能开花,病菌也可浸染花柄、茎等部位。
【病原菌及发病规律】
病原为蔷薇单丝壳茵(Sphaerotheca pannosa)。病菌以菌丝体在病芽、病叶或病枝上越冬。病害与气温关系密切,当气温17-25℃时为发病盛期,即4-5月、9-10月为发病盛期。
【防冶方法】
①改进蔷薇生长条件。适当通风、透光,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
②冬季修剪后喷1.02千克/升石硫合剂越冬病菌。发病前可喷施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预防,发病时喷15%粉锈宁可湿性10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1000倍液。
月季枯枝病
通常发生于枝干部位,病斑为红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变成深色,病斑中心变为浅褐色,病斑周围褐色和紫色的边缘与茎的绿色对比明显,
病茵的分生孢子器在病斑中心变褐色时出现,随着分生泡子器的增大,茎表皮出现纵向裂缝,发病严重时,病部以上部分枝叶萎缩枯死。
【病原及发病规律】
病原为蔷蔽盾壳霉。病菌以菌丝成分生抱子器在病枝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抱于借风雨传播,该病茵一般从伤口侵人,嫁接及修剪时的切口易此病。
①秋未收集病枯枝集中烧毁。
②修剪应在晴天进行。
③发病时可喷50%退菌特可湿性,70%百菌清可湿性,或50%多菌灵可湿性1000倍液进行防治。
入梅以后降雨会明显增多,多种植物及草坪病害不同程度加重,本月中下旬将进入高温季节,植物抗性会有所降低,加上天气及人为因素促使病菌传播,所以植物叶部病害及草坪病害在高温季节“易发生、易蔓延、易加重”。金叶女贞、金边黄杨、大叶黄杨、银杏、八角金盘等会陆续有叶斑病、病、叶枯病等发生;樱花、花桃、海棠、榉等的叶穿孔病、月季黑斑病、紫薇、大叶黄杨等的病等将会继续加重和蔓延;草坪上也会相继有锈病、病、黑粉病、褐斑病、灰霉病等发生,雨季及7、8月高温季节应特别注意防控这些病害,防控重点应在改进养护措施上,另辅以适当的预防或控制。
果蝇防治农业防治措施1、及时清除果园内虫果。在梨、柿子、桃子等水果成熟采收时,及时清除树下的落果,摘除树上的烂果、虫果,带出园外或就地挖坑深埋,集中处理和销毁,可有效消灭虫果中的幼虫,为减少下一代虫量起到一定作用。
2、挂黄色杀虫板诱杀。试验证明,果蝇对黄色有一定趋性,从3月初在树上挂上黄杀板能诱杀到大部分成虫,可有效减少产卵量。同时,可结合诱虫灯进行诱杀。
3、在树上或树间悬挂果蝇剂。在水果膨大期至采收期间,进行悬挂果蝇剂(丁香酚)诱杀成虫,减少产卵量。将诱捕器悬挂于离地面1.5m左右的树冠上,每亩挂4-5个瓶,采用梅花式排列悬挂。
4、进行果实套袋。梨、柿子、桃等水果幼果期,可在果实没有被果蝇产入卵前,及时套袋,有效防治果蝇产卵而造成危害。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