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3日起施行的《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解释》,细化了在知识产权领域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相关规定。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如何与行政罚款、刑事罚金有效衔接,主观要件上如何更好地适用“故意”和“恶意”,法定赔偿是否可以作为惩罚性赔偿的基数,惩罚性赔偿是否适用没有知识产权特别法规定的法域等问题,亟待进一步探究,以使法律实务更具可操作性。
知识产权侵权的特点
知识产权律师费用
2021年3月3日起施行的《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解释》,细化了在知识产权领域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相关规定。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如何与行政罚款、刑事罚金有效衔接,主观要件上如何更好地适用“故意”和“恶意”,法定赔偿是否可以作为惩罚性赔偿的基数,惩罚性赔偿是否适用没有知识产权特别法规定的法域等问题,亟待进一步探究,以使法律实务更具可操作性。
知识产权侵权的特点
知识产权侵权便捷、维权成本高。尤其在互联网环境下,侵权行为变得更加简单,只需点击鼠标的功夫,就可能侵害别人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发生后,权利人很难发现侵权行为,想取得侵权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诉求则难度大、成本高。
惩罚性赔偿的定义
惩罚性赔偿是相对于补偿性赔偿而言的,对侵权人因侵权行为判处多出实际所得收益的赔偿方式。在《布莱克法律辞典》中,惩罚性赔偿被定义为“当被告的行为是轻率、恶意、欺诈时,(法庭)所判处的超过实际损害的部分”
从知识产权侵权的特点来分析,知识产权的取得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侵权行为直接影响权利人利润的取得。随着互联网等各种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产权侵权方式也日益多元化、便捷化、隐蔽化,侵权人可通过侵害他人的知识产权获得高额利益,权利人则很难发现和证明侵权损害事实的存在。就算发现,按照“填平性”原则,侵权人多也就是失去了收益;如果没被发现或是发现后权利人的权利没能得到合理维护,利益就变成侵权人的纯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对知识产权领域侵权行为实施惩罚性赔偿,对侵权行为处以多于其所得收益的惩罚,遏制侵权行为的再次发生,以维护权利人的合法利益。
知识产权的概念是什么?知识产权有哪些特点?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就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通常是赋予创造者对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时期内享有的专有权或独占权。
知识产权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无形财产权,他的客体是智力成果或是知识产品,是一种无形财产或者一种没有形体的精神财富,是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它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一样,都受到法律的保护,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有些重大专利、商标或作品的价值也远远高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