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将避雷针改名为接闪杆,是因为以前的名称不科学,没有反映出接闪杆的原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避雷针是没有的,因为避雷针只是接闪器中的一个小类,而任何金属构件都可以用来做接闪器。避雷针刚刚出现在时,人们以为它可以避免房屋遭受雷击,所以称其为避雷针。但事实上,避雷针保护建筑物的方式并不是避免房屋遭受雷击,而是引雷上身,然后通过其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地下,从而起到
避雷塔设计
之所以将避雷针改名为接闪杆,是因为以前的名称不科学,没有反映出接闪杆的原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避雷针是没有的,因为避雷针只是接闪器中的一个小类,而任何金属构件都可以用来做接闪器。避雷针刚刚出现在时,人们以为它可以避免房屋遭受雷击,所以称其为避雷针。但事实上,避雷针保护建筑物的方式并不是避免房屋遭受雷击,而是引雷上身,然后通过其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地下,从而起到保护建筑物的作用。正因为这个原因,也有人建议将避雷针改名为引雷针,但总的来说,还是接闪杆这个名称较为贴切。
避雷针的上部有一段可能自身遭受侧向雷击的空间,称为对针杆侧击区;高架避雷针的引雷能力强,当侧方袭来的下行雷电先导被避雷针引近而未能在针端接闪时,会出现闪中
避雷针附近地面的情况,使得高架避雷针附近的地面落雷密度较该处平均落雷密度大,该地面称为散击区。他由此设计了风筝实验,而风筝实验的成功反过来又证实了他的推测。高耸的建筑物和高架避雷针附近地面出现散击区,远离避雷针的地方雷击率不受避雷针的影响,称为正常区。避雷针周围空间侧击区、地面的保护区、地面的散击区和正常区
避雷针传入英国后,英国人也曾广泛采用了富兰克林的尖头避雷针。高耸的建筑物和高架避雷针附近地面出现散击区,远离避雷针的地方雷击率不受避雷针的影响,称为正常区。但美国独立爆发后,富兰克林的尖头避雷针在英国人眼中似乎成了将要诞生的美国的象征。据说英国当时的国王乔治二世出于反对美国革命的盛怒,曾下令把英国全部后家建筑物上的避雷针的尖头统统换成圆头,以示与作为美国象征的尖头避雷针势不两立,这真是避雷针应用上一件有趣的事情。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