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的防治措施
孳生环境治理 成虫喜欢隐藏在潮湿地面的枯叶堆下,要注意清扫防治区域内堆积的杂草、落叶,及时清除成虫栖息地,及时翻松路边、田埂边的土壤,消灭越冬虫卵。
物理防治 可安装纱窗、纱门等阻断蟋蟀飞入室内,工厂车间、商铺出入口可安装风幕机进行阻隔。
在蟋蟀可能进入室内的门缝、墙缝周边设置粘捕设施,消除侵入的可能性。
药剂防治
美容院灭蚊蝇窍门
蟋蟀的防治措施
孳生环境治理 成虫喜欢隐藏在潮湿地面的枯叶堆下,要注意清扫防治区域内堆积的杂草、落叶,及时清除成虫栖息地,及时翻松路边、田埂边的土壤,消灭越冬虫卵。
物理防治 可安装纱窗、纱门等阻断蟋蟀飞入室内,工厂车间、商铺出入口可安装风幕机进行阻隔。
在蟋蟀可能进入室内的门缝、墙缝周边设置粘捕设施,消除侵入的可能性。
药剂防治 1)饵剂诱杀
使用饵剂撒施于田埂草堆边、小区路牙、墙角跟等蟋蟀出没聚集的地方,每隔50厘米撒布1-2克左右的饵剂即可。
蟋蟀喜昼伏夜出,故选择在晴天傍晚日落后1小时进行用药,避免白天施药被蚂蚁等昆虫取食而影响效果。
使用饵剂处理蟋蟀后,蟋蟀出现现象,施药周围出现大量蟋蟀,需及时处理,保持环境整洁。
化学屏障
在蟋蟀出没较多的绿化带周边,室内通道口周边用药剂进行滞留喷洒处理,使保护场所周围形成一道含有预防性质的屏障,以防止蟋蟀侵入室内。
蟋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昆虫,在室内居家环境遇到少量蟋蟀时,用虫拍杀灭或驱赶即可,但生产生活中遇到大量蟋蟀侵扰问题,就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防治方法,控制蟋蟀的发生。
弹尾纲(跳虫)
跳虫,又称弹尾虫(Springtails)、粘管虫(Collembolans)、烟灰虫,简称“(yáo)”,下文中“”等同于“跳”,是弹尾纲(Collembola)动物的俗称。
前面提到的跳虫不属于昆虫,是因为跳虫有一段“升级史”。弹尾纲曾经长时间视为昆虫纲下的一个目,1977年被Yosii证实和昆虫纲并列,上升至纲的地位。
跳虫是一类分布极为广泛的微型至小型节肢动物,为中型土壤动物,与线虫、螨虫共称为土壤动物三大类群。同时跳虫也是原生无翅的低等六足动物,六足总纲包括弹尾纲、原尾纲、双尾纲和昆虫纲。作为六足动物中原始的分支,跳虫因其形态上的腹管、弹器等自体衍征显著区别于其它六足动物或节肢动物。
跳蚤防治要点
1加强宣传教育 及时进行健康宣传,使人民群众充分认识跳蚤的危害以及防治的必要性。在进行跳蚤防治活动时,应提前发出告示。
2环境治理 加强结构防护,及时修复破损的管道、门窗等,防止流浪猫、狗侵入室内,的是尽量减少同流浪猫、狗的接触,接触后要及时进行清洁。此外,可以对室内缝隙进行封堵,利用胶水、水泥等对地面及墙壁的缝隙进行封堵,减少跳蚤的藏身处。在处理跳蚤发后需要进行清洁整理,移除非必须杂物,以防跳蚤再次危害。
3化学防治 当跳蚤危害比较严重时,应及时进行化学防治。考虑到跳蚤生活习性,应该使用具有触杀效果的药剂做滞留喷洒处理。

常见的蜗牛种类
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属玛瑙螺科Achatinidae的一种贝类生物,又称非洲大蜗牛,爬行时体长约7-8cm,贝壳高可达20cm左右,壳径可达9.6cm。从外部形态特征上看,螺体呈卵圆形,螺旋部呈圆锥形,体螺层庞大, 壳的缝合线明显, 壳面多数呈黄色或深黄底色, 带有焦褐色雾状花纹。非洲大蜗牛是一类危害严重的外来蜗牛,原产于非洲东部沿岸,目前, 该螺已扩散至我国广东、香港、云南、广西、湖南、福建及台湾等地, 并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
3.2 灰巴蜗牛 灰巴蜗牛Bradybaena ravida属巴蜗牛科Bradybaenidae的贝类生物,体长约3-3.6cm,壳高3cm以下,壳径3.5cm以下。贝壳呈卵球形,右旋,壳面呈黄褐色,并具有细致而稠密的生长线和螺纹。螺层数5-6个,螺层突出。分布我国大部分省区。
3.3 白玉蜗牛 白玉蜗牛属玛瑙螺科Achatinaidac,是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的一个变异品种,也称白玉蜗牛。贝壳呈圆球形,壳高28~35mm,宽45~60mm。壳质厚而坚实,不透明,有5.0~5.5个螺层,呈低圆锥形。壳面呈深黄褐色或黄褐色,有光泽,并有多条黑褐色带。壳顶钝,成体的脐孔被轴唇遮盖。壳口呈椭圆形,口缘锋利,内质呈淡黄色或淡褐色。原产于非洲东部,由于生长快、个体大、繁殖力强,已被国内外的美食家所接受,是食用蜗牛中的,其作为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和动物性蛋白饲料,被广泛利用。
3.4 其他种类 蜗牛的种类有很多,目前在我们周围常见的还有一些烟管螺、大脐蜗牛等种类。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