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径千分尺的结构特点介绍内径千分尺的结构特点:内径千分尺的测量下限有50mm、75mm、150mm等,测量上限至5000mm。单体内径千分尺的示值范围为25mm。其主要由固定测头、螺母、固定套管、锁紧装置、测微螺杆、微分筒、活动测头、调整量具、管接头、弹簧、套管、量杆几部分组成。主要是用来对内尺寸的测量,而且往往要接杆使用,有测微头与接长杆的不同组合得到不同的测量范围,通常50-5
止口内径千分尺报价
内径千分尺的结构特点介绍
内径千分尺的结构特点:
内径千分尺的测量下限有50mm、75mm、150mm等,测量上限至5000mm。单体内径千分尺的示值范围为25mm。其主要由固定测头、螺母、固定套管、锁紧装置、测微螺杆、微分筒、活动测头、调整量具、管接头、弹簧、套管、量杆几部分组成。主要是用来对内尺寸的测量,而且往往要接杆使用,有测微头与接长杆的不同组合得到不同的测量范围,通常50-5000mm.
所生产的内径千分尺可分为普通内径千分尺和杆式内径千分尺,前者又称为带量爪内径千分尺,也称内测千分尺,适用于测量孔径不大的测量,这种千分尺和外径千分尺的不同之处在于固定套筒的刻线方向正好相反。这是因为当微分筒转动时候,是测杆带动左边的量爪移动。
测量大孔径时候,可用杆式内径千分尺,或者接长杆。
内径千分尺是由微分头和成套接长杆组成,附有测量面为两平行面的调整量具(或者校对卡规),用于校对微分头的零位。
微分头的结构特点是无测力控制机构,因此由测力引起的测量误差会相应增大。在固定套筒一端有螺纹,用以接长杆链接。有锁紧螺帽将微分筒端面与测微螺杆尾部的突缘压紧,使得测微螺杆与微分筒结成一体。

测量触头和圆锥构件的区别
由于随着圆锥角变陡峭而测量触头在圆锥构件的圆锥面上滑动时对滑动面施加的负荷增大,测量触头在圆锥构件上滑动的部分产生的摩擦力大于以往,因此,有可能导致测量触头及圆锥构件的耐久性降低。另外,以往测杆的移动量与传递到测量触头的移动量为相同的比率,但若圆锥构件的圆锥角变大,则测杆的移动量被传递到测量触头时会放大。即,由于以测杆较少的移动量使测量触头移动较大,因此,存在测量精度恶化这样的问题。
刚度尺寸完全反映在它的对应截面形状能够对于重力变形有很大影响
在利用这种内径千分尺进行对被测物测量的时候,要选择好对应的支承位置。我们进行接长处理后,对于大尺寸的内径尺来说会有一个重力的变形。这往往会牵涉到直线度与平行度还有垂直度等各种指标,其中的一些形位误差也是避免不了的。对于刚度尺寸完全反映在它的对应的自然挠度指标上。
对于工件的对应截面形状能够对于重力变形有很大的影响。截面形状不一样的时候,内径尺相同的情况下,把支承放在九分之二的位置的时候,对其内径进行测量都会得到一个相对的值。随着支撑点的位置的不同,测量的出来的结果也是有很大的偏差的。这个需要通过不断的测量来得出结论。

内径千分尺测量时支承位置要正确
内径千分尺测量时支承位置要正确。接长后的大尺寸内径尺重力变形,涉及到直线度、平行度、垂直度等形位误差。其刚度的大小,具体可反映在“自然挠度”上。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由工件截面形状所决定的刚度对支承后的重力变形影响很大。如不同截面形状的内径尺其长度L虽相同,当支承在(2/9)L处时,都能使内径尺的实测值误差符合要求。但支承点稍有不同,其直线度变化值就较大。所以在的标准中将支承位置移到较大支承距离位置时的直线度变化值称为“自然挠度”。为保证刚性,在我国的标准中规定了内径尺的支承点要在(2/9)L 处和在离端面 200 mm 处,即测量时变化量较小。并将内径尺每转 90°检测一次,其示值误差均不应超过要求。

(作者: 来源:)